第266章 风起(二)(4 / 5)

乱三国之吕布 业火苍生 15198 字 2020-02-13

与先生之所一般无二。”

那年轻一些的青年文士闻听刘备的夸赞,

却是没有一点得意之色露出,

反而有些腼腆地笑着道

“主公谬赞了。孚不过是对于袁绍有些了解而已。”

这青年竟然是司马孚,

也就是司马懿的弟弟,

司马孚,字叔达。

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

司马懿之弟。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

自曹操时代起,

司马孚就任文学掾,

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

累迁至太傅。

“高平陵之变”时,

司马孚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

诛杀曹爽一党。

后又督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

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

但他性格十分谨慎,

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

便逐渐引退,

未参与司马氏几次废立魏帝之事。

西晋代魏后,

司马孚进拜太宰,

封安平王。

晋武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

但他并不以此为荣,

至死仍以魏臣自称。

公元272年4月3日,

司马孚去世,

年九十三。

晋武帝为其举哀三日,

葬礼规格比照东汉东平献王刘苍,

赐谥献王。

但是由于吕布这只蝴蝶的出现,

不但司马孚比真正的历史上早出生了近十年,

并且也没有投到曹操的麾下,

而是投奔了如今落魄的刘备。

至于他身旁的那一位,

被刘备称为单福的青年文士,

却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提起他的本名,

相信几乎无人不知,

徐庶徐元直。

徐庶本名徐福,

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

为寒门子弟。

早年任性游侠,

后来为朋友报仇而被缉拿,

获救后改名徐庶,

拜师求道。

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

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牵

与石广元、崔州平(名钧)、孟公威(名建)等人称为“诸葛四友”

刘备屯驻新野时,

徐庶前往投奔,

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

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

被广为流传。

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

魏文帝时,

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没想到这二人,

此刻,

竟然同时投奔了刘备。

刘备看向司马孚虚心地问道

“先生,那袁绍当真会出兵吗?”

司马孚站起身来,

自信一笑道

“袁绍此人外宽厚内猜忌,并且好大喜功,耳软心活。如若主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则袁绍必然心生猜忌,出兵之事便化为泡影。可主公直言坦白自己建议出兵的私心,反而会令那袁绍深信不疑。”

刘备闻言不住地点头,

仔细回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