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野战兵团。由此体现出的工业化伟力,证明了传统农耕势力根本无法抵挡。
洛阳城下一战,颠覆性终结了“官兵强于流寇这个”思维定式。包括李自成本人在内,其麾下所有将士,实打实感受到了“天命在我”,从而坚定了战略信心。
这一战的具体信息,会很快在华夏大地上传播。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会加速明政权的败亡,给新兴的大燕帝国接盘创造机会。
战后当夜,欣喜若狂的李闯王,在洛阳福王府内“大宴群臣”。
至此,终于有了王霸气象的李闯王,高据于台座,心安理得接收了各路诸侯恭贺投效,堪称志得意满。
酒宴时间,唯一一个兢兢业业还在工作的,大概就是鞠躬尽瘁的周天师了。
亲自到俘虏营点验一番,周天师看到不少高阶将领的尸首,却独独缺少正主卢象升.这货八成是跑掉了。
最大的战果没寻到,无奈的周天师,只好咂着嘴回营发了一通电报。
和喜气冲天的洛阳正相反,当晚的虎牢关内,士气低迷,一片愁云惨淡。
在战场上挨了一锤的卢象升,当时跑了没多久,人在马背上颠醒了。可这个时候局势早已糜烂,他醒不醒都无所谓了。
一路昏昏沉沉,轻骑败逃回虎牢关,卢总制短短时间内已经变得意气消沉。草草裹了腿伤,他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只侯着残兵回归。
一直侯到深夜,除过总兵李卑部八百轻骑外,卢象升手头只收回了自家两百余残部,外带左良玉麾下百人。
坐在虎牢大堂,扫一眼堂下这点残兵败将,中年得志,运兵从未尝一败的卢总制,此刻面皮晦暗。
良久,他长叹一声:“唉,此次事败,非战之罪。可惜了朝廷精兵猛将,尽丧吾手.万千罪过,止由本将一力承担,我这就去写奏章。”
堂下仅剩的几只杂鱼,听主将主动背了锅,也是心头一松:如此惨烈的败绩,等于是大明仅剩的野战兵团直接消了番号,朝廷事后一定会疯狂追责。
不过,卢象升临入后堂写奏章前,还是下令亲兵,将临阵首逃的总兵左良玉押入了监牢。
万念俱灰的卢象升已经不打算和左良玉计较了。他现在就是做个样子,至于具体如何处置左良玉,还是交给皇帝吧。
左良玉被押下去的时候,没有反抗。
和历史上不一样。今天的虎牢关内,掌握兵权的是临洮总兵李卑。在被朝廷解除七省总制的职务之前,李卑这个老实军人是必定遵从卢象升军令的。
而左良玉这一次败得很惨,眼下只有一百残兵。别说李卑了,他连卢象升都顶不过,所以他这次没办法扎刺。
不过左良玉也不怎么担心:自国乱以来,崇祯杀文官如杀鸡,但对于军人却有有顾忌的,很少直接下令杀掉军将,最多是戴罪立功。
左不过几天功夫,卢象升肯定就完蛋了,到时候再说。
左良玉的判断十分准确。
五天后,钦使快马赶到了虎牢关。
实际上,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其实是清朝时候的事。最早在唐朝出现的加急军情,上限是“六百里”。
要做到八百里加急,除了沿途有好马换外,甚至还要换信使,昼夜赶路。这种高难度操作对于驿站系统来说很难。历史上除了太平天国时期做到之外,其余朝代,通常就是六百里加急最多了。
说是六百里,还要把明代各种不利的交通因素算上去。真实情况,八百里军情急报,提塘官一天最多跑五百余里路。
不过五百里也够了。
从虎牢关到京城一千二百里路,两天多一点就能到。而像洛阳大战这种等级的军情,皇帝哪怕睡了都要被喊起来当场处理,半刻不会耽搁。
这样一算账,来回赶路外加批奏军情,五天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