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筹划反击(2 / 2)

唐朝好郎君 叶苑风 2474 字 2021-07-27

:“安禄山乱,哥舒翰悉河陇兵东守憧关,而诸将各以所镇兵讨难,始号行营,边候空虚,故吐蕃得乘隙暴掠。”

唐代宗大历初年(766年)版图,吐蕃已占领凉州,截断河西走廊。

代宗即位后,虽改变了肃宗时对于吐蕃“输绢帛以求和平”的政策,但可惜国力、军力,实在难与如日中天的吐蕃抗衡。

再加上,经过两次仆固怀恩之乱,唐朝内有藩镇割据,外部民族(回纥、党项等族)纷纷离心。

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状态下,所幸有郭子仪、李晟、马燧、浑瑊等一干良将,总算将唐朝的防线稳固在灵、泾、邠州一线,但陇山以西的广大地区,已在吐蕃的牢牢控制治下。

对于当时的唐蕃军情,郭子仪在上书中说道“今吐蕃充斥,势强十倍,兼河陇之地,杂羌、(吐谷)浑之众,每岁来窥近邻。以朔方减十倍之军,当吐蕃加十倍之骑,欲求致胜,岂易为力!……臣所统将士,不当贼四分之一,所有征马,不当贼百分之二,诚合固守,不宜为战。”

可见肃、代二朝的唐军,固守陇上尚且左支右绌,无力出城野战,至于击退吐蕃收复河陇,不过是个遥远的梦景。

对此情形,唐朝君民无不痛心疾首,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写道

凉州陷来四十年,

河陇侵将七千里。

平时安西万里疆,

今日边防在凤翔。

唐朝的西京凤翔府,就是今天的宝鸡市,距离长安城的直线距离只有150公里,吐蕃骑兵朝发而夕至。可见当时,唐军边防压力之重。

为躲避吐蕃军队巨大的压力,宰相元载曾上奏代宗,建议“置中都河中府,秋杪[iǎo]行幸,春中还京”,以躲避吐蕃军队每年秋季必来的侵掠。

所幸,大历八年(773)郭子仪在灵州大破吐蕃。大历十一年(780),剑南节度使崔宁又连续大“破吐蕃二十万,斩首万级,生擒一千一百五十人。”

算是,堪堪挽住了危局,让元载置中都东逃的计划流产。

但即便如此,安史之乱后,蕃军稳居上风,唐军苦苦支撑的局面一直得不到扭转。

二、唐朝内部的政治诉求

779年(大历十四年)五月,唐代宗李豫崩,子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次年改元建中。

德宗即位后,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对内严厉打击割据的藩镇,对吐蕃则采取怀柔的政策。

《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德宗即位,先内靖方镇,顾岁与虏确,其亡获相偿,欲以德绥怀之”,这基本上是德宗建中年间的内外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