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做准备。
农场的清明被称为‘拜山’。
因为农场的人去世后,一般会选择比较高的山埋葬,一个山顶可能会有好几个坟头,所以俗称为‘拜山’。
农场‘拜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大众山’,就是同一个祖宗的一起拜,是按照宗族为单位的;另一个就是‘私山’,是按照家庭为单位的。
‘大众山’涉及到的地方比较多,也比较远,例如什么‘十几世祖’之类的,一般会在离农场较远的地方。
其实,农场周围的很多村都是同一个祖宗。
据说,在很久以前,祖宗的祖宗为了逃避战乱而从福建迁移过来的,在这里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落地生根。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子子孙孙越来越多,然后分散在周围居住。
清明的时候,集合在一起给祖宗磕头跪拜。
因为大家分散在不同的村,所以每年都会按村来轮流做饭。当然,这是要收钱的,按照男丁的人口收钱,然后村里会根据人数让人准备饭菜。
清明前的几天就已经开始准备。
大概有多少人,要准备多少米饭,杀几头蜘猪,几只鸡,要借多少桌子凳子等等。都需要村长统筹安排。
陈白羽等人刚进全口就看到晒谷场灯火通明,正热闹着。
大家杀猪的杀猪,宰鸡的宰鸡,蒸米团的蒸米团。因为本地人很少吃面食,不喜欢包子,所以‘拜山’的时候用的是糯米团。
把糯米蒸熟,然后加入香油,还有蒸熟的红豆、绿豆还有芝麻等搅拌均匀,搓成圆圆的一小团一小团的。
漂亮,又好吃。
“阿炳回来了。快来帮手。”
“都回来了。好啊。热闹。”
陈白羽一一和大家打招呼,本来想留下来帮忙洗菜的,但阿婆却让她和姐姐先回家睡觉。
“人手足够。”
陈白羽看了一眼晒谷场上的人手,点点头,“阿婆,今年轮到我们村做饭了吗?”
“嗯。”阿婆拉着陈白羽的手偷偷说,“一会,我给你们带猪血粥。和糯米团。”因为是有定量的,村长规定帮忙做饭的人不能私下往家里拿。
不过,村长也知道帮忙做饭的人肯定会拿一些回家的。
这是当年大锅饭留下的毛病,改不掉,村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太过分都不会点出来让大家难堪。
如果不是陈白羽三姐妹回来,阿婆也是不会拿的。
陈白羽回家陪阿祖睡一觉,然后起来跟着大家一起去‘拜山’。因为祖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去给所有的祖宗磕头,所以一般是分路进行。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一个方向一队人。
陈白羽跟着炳堂叔还有邻居们一队,一起的还有其他村的人。大家挑着担子,扛着锄头,说说笑笑。
说说今年的天气,说说刚插下的秧苗。
说说果园的开花情况,台风雨来的时候如何有效的保花。
陈白羽和姐姐跟在后面走着,听着大家说话。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人的谈话,里面的信息量很大的。
特别是关于种田种果的一些经验,是很多农业专家都比不上的。
“小五,累吗?”二姐看了一眼娇滴滴的陈白羽,“要不要背?”
“不用。”陈白羽摇摇头。
以前,‘拜山’的时候,累了,有四哥在,她可以肆无忌惮的跳上四哥的背。因为四哥高大,强壮有力,她能理直气壮的要求四哥背着她走。
但是姐姐
她怎么好意思?
即使她长的娇小,也是有重量的。
陈白羽坚持自己走,两个姐姐在她身边时不时的扶她一把,拖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