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8 / 9)

户户的鸡也是要剪鸡毛的,不过不是为了防止别人偷,而是为了区分。农场的鸡都是散养的,任由它们在农场里乱走。

多数鸡都能找到回家的路,但也有少数走到别人家去,然后就会根据羽毛区分。

如果家里的鸡数量不对,就会站在家门口大喊一声,是多了,少了。

多了,会有人来认领回去。

少了,别的人家就会清点自己家的鸡数量,如果多了出来,就会站在家门口大喊,让别人上家来抱回去。

傍晚的时候,火烧云,烧红了整个大唐农场的天空。

鸡鸭开始回笼。

有人扛着锄头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人站在家门口大喊,“谁家的鸡不见了?我家多了一只。”

然后另一家人回答,“我家的。我家的。乱走,也不认得回家的路。”

陈白羽很喜欢这种氛围,让她觉得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大婶已经从鸡说道了邻居的恶婆婆,极品儿媳妇等等。

“你说是不是很气人?”

陈白羽只能点头,“是。”

大婶真的很能聊,聊了别人的八卦,然后又说自己家的孩子。儿子有了媳妇就忘了娘,儿媳妇不孝顺,孙子不听话等等。

陈白羽嘴角抽抽,她还是一个宝宝,真的不太适合和别人讨论恶毒婆婆极品媳妇的话题。

大婶却不愿意放过陈白羽这个听众,叨叨的,说了两个多小时。

终于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小站,大婶下车了。

陈白羽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荼毒耳朵了。再听下去,陈白羽觉得自己的耳朵都要变长了。

“这个大婶真的太能说了。”陈白羽拍拍小心口。

李白却笑了起来,“不是很喜欢八卦?”

“太热情。吃不消。”

陈白羽生个懒腰,“最不喜欢坐车了。”什么时候才能有高铁?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车票是带队老师买的,陈白羽更想带着李白叔坐飞机的。火车真的太久了。

“要不要吃个面?”

陈白羽摇摇头,“不用。”陈白羽从包里掏出一个大红苹果来,‘咔嚓’的啃一口,脆蹦蹦,甜滋滋。

“很无聊。”陈白羽看着外面的风景,“南北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从车窗外的风景就能看出,离广州越来越近了。

“嗯。”

“以前,我妈不喜欢京都的冬天,说太冷。而且,冬天只能吃白菜萝卜。我就告诉她,以后我们去南方,搬到南方去,天天过夏天。”

他妈就总是一脸温柔的看着李志高,说“爸爸在那,我们就在那。有爸爸在,就是家。”那时候,李志高就会把他举高高,说以后一家人住到南方去。

但是,直到去世,他妈也没有感受过南方的冬天。

而他却在南方生活了二十年,爱上了南方的天气。

陈白羽知道李白叔想他妈了,但她却不知道能怎么安慰,只能充当树洞,当一个安静的美少女,倾听者。

李白叔的妈妈是一个外表温柔,内心坚强的人。

可惜,就是这样的好女人,却遇上了李志高那样的窝囊废,连自己的女人都护不住。

李志高太软弱,李老爷子太强势,注定了李妈妈的悲剧。

李白痛恨自己的。

那时候的他自诩为聪明,却也护不住自己的母亲和弟妹。

陈白羽递给李白一个苹果,“很甜的。”

“呵。这是进口的吧?别人送给顾延年的?”

“不知道。”这些苹果是顾延年送给陈白羽的,很脆很甜。

陈白羽和李白一人捧着一个大红苹果啃,一边看风景,一边聊天。

说说京都的叶家,还有靳四新。

“运气不错。”靳四新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