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宋夏冲突的原因(3 / 4)

买宋 参见大总管 2224 字 3个月前

迁,宋太宗勃然大怒,严令再次切断宋夏之间的食盐贸易,以图困死李继迁。

但是赵光义这次没想到的是,这次的长期制裁不仅没能摧毁李继迁,反而激怒了边境的一干少数民族,他们因为没有盐吃,纷纷反叛宋朝。

这就导致宋朝的边患,竟然越禁越多了,给宋朝造成了几大的压力。

这就导致了一场适得其反的禁盐制裁,同时为了对付李继迁,宋太宗赵光义还下令对西夏展开前所未有的经济制裁。

包括绝其青盐不入汉界;禁其粮食不及蕃夷。

并颁布命令:“自陕以西有敢私市戎人青白盐者,皆坐死。”

这段话的意思是,陕西以西的地界,谁要是敢私自跟西夏人做食盐贸易,一律处死。

宋太宗赵光义希望他的严刑峻法能够恐吓住两地的商人,让西夏的青白盐一克也卖不出去,活活饿死李继迁。

但是,让得宋太宗赵光义大跌眼镜的是,这项制裁措施没让李继迁受不了,反而让西北的边民苦不堪言,由于缺乏食盐来源,西北地区很快陷入了缺盐的灾难之中。

史料记载,宋太宗的政策实施后“关陇民无盐以食”。

由于缺盐,原本归附宋朝的一干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反叛,他们带领部众,尽数投靠了拥有食盐的李继迁,李继迁用食盐犒赏了这些投靠的部落,并利用他们不断进攻宋朝边境,让宋朝军队疲于奔命。

宋太宗的禁盐政策,由此遭到了彻头彻尾的失败,他不明白,禁绝食盐贸易也许可以让李继迁财政枯竭,但西夏作为一个稍有家底的割据政权,就算没有食盐贸易,其储存的银两粮食也足够一段时间使用。

因此,就算食盐卖不出去,李继迁也能撑个一年半载。

反之,没有盐的西北边民,只需断盐十日就会陷入濒死的境地,因此,两边的食盐贸易,其实反而是西夏那边更占主动。

赵光义鲁莽的禁盐政策,只会适得其反。

由于禁盐带来的副作用,当年8月,宋朝遂取消了禁盐政策,宋与西夏的食盐贸易恢复如初。

宋朝的错误在于,在禁盐的同时没有考虑到西北边民对于食盐的需求,在断绝西夏青白盐的进口后,并没有从内地调来足够的食盐以供替代,因此让西北边民因缺盐而被迫反叛。

之后,李继迁不断袭扰宋朝边境,势力越来越壮大。

到了1038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正式建国称帝,宋夏战争再一次爆发。

继续阅读

面对李元昊的猛烈攻势,宋军连战连败,损失惨重,连丢数州。

由于军事上的接连失败,宋朝不得不坐下来与李元昊进行和解。

所以李元昊攻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宋朝彻底放开宋夏之间的食盐贸易,要求宋朝“每年入中青盐十万斛。”

面对李元昊的狮子大开口,宋朝当然不会同意,因为宋朝君臣深知,青白盐乃是西夏第一大物产,是西夏的财政支柱,一旦彻底放开,西夏只会财源滚滚,实力更盛,到时恐怕尾大不掉,更难剿除。

为此,宋朝决定以食盐贸易作为制衡西夏的法宝,如果西夏对宋朝表示顺从,就允许开边贸易,如果西夏进犯宋朝,就断绝食盐贸易。

此时宋朝的禁盐制裁吸取了宋太宗时期的教训,在制裁的同时往往会从内地调集大量的解盐以供西北边民食用,因此,制裁的效果大大增加。

由于北宋的禁盐,西夏的财政渐渐枯竭,实力大损。

另一方面,宋朝任用狄青为西军统帅,对西夏展开了步步紧逼的堡垒战术,让西夏引以为傲的骑兵无计可施。

面对北宋朝廷的双管齐下,李元昊终于支撑不住,答应与宋朝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