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苏轼,大家都知道他可以说是宋朝最出名的人物之一,标志性符号,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生于1036年,卒于1101年,享年65岁。
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巨匠,其诗词、散文及书法、绘画等,都有很高的成就。
其实苏轼早年并不显着,不像其他人那样是个神童,一直到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终于大器晚成。
包括苏轼的弟弟苏辙也一样,也是着名的文学家。
父子三人,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苏”。
据《宋史》记载,苏轼刚十岁时,父亲苏洵就游学四方,苏轼的母亲在家中主持家务,教育子女。
她对苏轼要求很严格,亲自教他读经史等书籍。
不仅教苏轼识字,还特别注重对儿子的德育教育。
一次,苏母教苏轼读《后汉书》时,读到了《范滂传》,苏母为范滂母子不畏暴,为了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不禁放下书来,喟然叹息。
年幼的苏轼也深深被感动,他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跟范滂一样,不惜舍身就义,母亲会允许吗,”
苏母肃然答道:“如果你能学范滂的样,难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
苏轼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二十岁时已经是博通经史,写起文章来,下笔数千言,毫不费力。
1057年考中进士,做过多年地方官,也曾在朝廷中任翰林学士。
但因其一身正气,不阿权贵,所以仕途坎坷。
1089年苏轼被贬为杭州知州,到任后便发现这里大旱,百姓出现饥荒和瘟疫。
他立即上书朝廷,要求免除应上缴粮食的三分之一,获得批准,减轻农民的部分负担。
众所周知,今日的杭州西湖,有两条靓丽的风景线,一条是白居易修建的白堤,一条是苏轼修建的苏堤。
苏堤是一条长三十里的长堤。
是苏轼带领群众,挖湖取土,筑建成的。
苏堤既挡住了潮水,使海潮不再灌入市内,又扩大了西湖面积,方便了交通,疏通了西湖水利,保护了西湖不被淤塞。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杭州的老百姓,几乎家家都挂苏轼的画像,吃饭的时候也要祝颂几句。
还有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修了庙,可见那里的人民对他的感激之情。
虽然苏轼离开我们已经九百多年,但在苏轼之后历朝历代的中国人,都敬仰苏东坡,热爱苏东坡,这一方面是由于苏轼人格的伟大魅力,他一身正气,刚直不阿,为人民谋利。
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天赋的才华,他的诗文书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能启迪人们的思维,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
特别是苏轼的诗词作品,男女老少,人人爱读。
因为他写的清新、纯真。
有想象力,有创造力,读后能给人带来快乐、享受和无穷的回味。
苏东坡写信给谢民师时说:“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能以口舌论贵贱也。”
苏东坡的诗词文章,就犹如宝石之不怕试验,真金之不怕火炼,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林语堂先生写作的《苏东坡传》,在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做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
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轻而易举。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