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塞北风月(3 / 4)

买宋 参见大总管 2719 字 3个月前

原关系,保境睦邻的草原本位主张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将底线定在了幽州。

后周广顺年间,后蜀不断联络北汉,南唐夹击中原,但周太祖郭威的改革使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政局稳定,有效防止了来自包括辽朝在内的周边势力的围攻。

不过显德元年,周世宗柴荣即位似乎给契丹,北汉带来再次觊觎中原的机会,保大十二年,辽穆宗“遣其舅来南唐,夜宴清风驿,起更衣,忽仆于地,视之失其首矣.厚赏捕贼不得,久乃知周大将荆罕儒知契丹使至,思遣客刺之以间唐.“

也就是这样,自后晋以来契丹与南唐建立起来的交聘关系,就此断绝。

此后,辽穆宗对中原政策的调整突出体现在其对南唐的态度上。

自保大十二年至交泰元年间,在后周打击下,南唐形势十分危急,多次遣人携蜡丸至辽朝求救,寄希望辽朝从北方牵制中原,但辽穆宗却托辞敷衍。

应历十四年,南唐“遣兵部郎中陈处尧持重币浮海诣契丹乞兵;契丹不能为之出兵,而留处尧不遣。处尧刚直有口辩,久之,忿怼,数面责契丹主,契丹主亦不之罪也”,陈处尧竟卒于契丹。

然而,当周世宗准备攻打幽州时,穆宗亲临南京,并将主力陈于幽州之北。

之后,宋辽高粱河一战,再次显示了契丹实力。

可见,幽州才是契丹辽朝的最后底线。

从总体上看,远交近攻是辽太祖,太宗时期契丹南下中原的一贯政策。

阿保机欲得幽州,先是远交河东晋王,近攻燕王刘仁恭;接着,远交后梁,近攻河东之幽燕,为耶律德光尽有幽云打下了基础。

割占幽云十六州后,德光继续采用远交近攻政策,远交南唐等江南政权,近攻中原,实践混一天下。

在具体运行上,则“觇国势而为去来”,又灵活机动执行。

世宗继续太宗的南下中原政策,穆宗则实行保境睦邻的对外政策。

可见,南下是契丹辽朝根本国策之一,但在南下的具体策略上,以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等为代表,主张远交河东而近攻幽燕,远交后梁而近攻幽云燕蓟,积极南下,通过军事征服中原,实现混一天下理想;而以述律后为代表的一,其乐不可胜穷也,何必劳师派认为,草原有“羊马之富远山以乘危徼利乎!”

主张“以三千骑伏其幽州旁,掠其四野,使城中元食,不过数年,城自困矣,何必如此躁动轻举!万一不胜,为中国笑,吾部落亦解体矣。”

对述律后的主张,阿保机表面认可,但随后即在卢文进导引下,亲率30万契丹大军进围幽州达200余日,直接影响了河东灭梁进程。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前者的政策主张占据了主导地位,阿保机病逝后,述律后曾一度摄政,她利用手中的权力,以契丹传统的殉葬制度为借口,向曾跟随阿保机进行激烈军事扩张的贵族开刀,大杀功臣。

而德光继位后,不仅没能按照述律后的意图发展,而且将阿保机“把捉”镇,定,幽州的计划发展为“混一天下”,图霸中原的天下大同理想,从而使二者的分歧进一步表现为南下的目标上,但由于当时一切国事皆由述律后参决其间,他不可能跨越雷池。

在天显二年,为应援王都,契丹军在定州,曲阳之战中惨遭后唐悍将王晏球和赵德钧打击,全军覆没。

南下受挫后,耶律德光侍奉述律后更加谨小慎微,“应对或不称旨,母扬眉而视之,辄惺而趋避,非复召不敢见也”。

直至天显十一年,石敬瑭派赵莹等传信于契丹西南路招讨使卢不姑求救,德光请求述律后出兵讨伐李从珂,均遭否决。

无奈,辽太宗只得一再借助胡巫之筮言来说服述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