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百船的稻米、几十船的乌木和棋楠,易士佳走了,比起来时,这支舰队如今已经增加了十倍,却没耗费大明的一个铜子儿,何况来时易士佳的口袋里连铜子儿都没有;更没有牺牲大明的一兵一卒,只是用去了十几船的黄豆,这笔买卖易士佳可以记住一辈子。
“你是说,你已经答应了阮主,大明可以随时在广西或是云南出兵帮助他们攻打郑主?”朱四听完了易士佳的传奇故事,开口问得第一句话却还是现实问题。
“事急从权,微臣为了把差事办好,信口胡说了一番,万岁爷莫要当真。”朝堂上,易士佳对于自己抢劫经历的呈奏,惊的文官们一个个都在不停的擦拭自己头上怎么也止不住的汗珠啊。
就连在战场上从来杀人都不眨一下眼睛的郝永忠、高必正、洪承畴这样的阎罗王一样的人物都觉得自己这辈子活得太亏得慌。
所有文武百官都在暗自惊叹“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一种不要本钱、又不遭雷劈的发财主意,这应该是只有穷缺损的国家才肯去做的,可煌煌天朝竟然也放弃了用厚往而薄来去远怀诸侯、抚谕番邦的千年国策。不再坐等人家送来什么大象啊、犀牛啊那些不值几个钱的方物,干脆自己去人家院子里抢了。打劫过人家之后,更没有什么回赠可以体现大明皇帝的怀远,咱这位皇爷只是装了十几船的黄豆过去。这特娘的也太会做生意了吧?”看着百官各揣心腹事,朱四美美地坐在龙椅上,这个时候总该表现出身为大明皇帝,天下共主大气的一面了吧,毕竟钱赚到了,粮食运回来了,剩下的一些不要钱、甚至还能接着发财的人情,该送也得送出去才行啊。
等易士佳信誓旦旦的说自己当初在占城的许诺就是放屁之后,朱四一本正经的说“易卿此言谬矣,人无信不立,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易卿在交趾所说的话,就是我大明国朝的金口玉言,既然你手拿朕的谕旨为大明出海宣慰,朕断然不能对你在海外所说的话有所更改。朕能帮你办得事情一定会办,不好帮你办的,就先砍了你的头,然后再帮你办。”这特娘的是人说的话吗?
可是武官中的文盲们,大多撑起了大拇哥,赞叹这位皇帝哥们儿真讲义气、人也忒厚道;而那些文官们的汗此时都变成霜花儿了,他们倒不是因为后边儿说砍完头再帮着办事儿的那句,他们心想“孙贼,你这话是冲着自己心口窝说的吗?你怎么不把刚刚引用的《大学》里这话的下半句儿给吐出来呢?‘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朱四这话戳出来就是一个引子,根本是为了打消面前这些文官、儒者们自古养成的那种面皮的重要性大于里子的毛病的。
“朕知道,你们在笑话朕引用的大学里的话来断章取义,朕之所以用这半句话也是让你们自己想想,这段《大学》中后边的那些话该怎么认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是明明德的功夫。可大学是求于内的,是给自己和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国家和黎民以精神和实质上的增益的,我们对外面的番邦做过些什么,跟大学之道其实不太沾边儿。按照亭林先生的讲义,‘治国在于利国富民,善为国者,藏之于民。’而朕从先生的讲义中体会到,治国之道不在于大学中所诟病的财与利,而在于生民的损益,治国之道在这个层面上讲,可以归结为财与利到底是民专之,还是官专之。官让其利,而民藏之,则国恒足矣。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其救世必以厚生为本。”这个时候,亭林先生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同意这些他自己曾经说过的话了,这确实都是他说的没错啊!
而且都是他在朝会或者经筵这些极为正式的场合上当众说的。不过亭林先生心里好恨啊,他一边儿承认着自己的思想理念,一边儿又用那极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