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名之日,师成奏请升降,绝灭公道。
又创置北司以聚不急之务,专镇书艺局以进市井游手无赖之辈。
滥恩横赐,靡费百端。窃弄威福,阴夺人主之柄。
使师成不去,同恶尚存,群贼等辈倚为奥援,陛下虽欲大明诛赏,以示天下,胡可得哉!”
众口可铄金,积毁能销骨,面对汹汹而来的民意,赵桓耳根软没定力的个性又开始发挥作用了。
即便其人对太学生陈东已经抱有成见,可看了该生这封满是“道路之言”却又极富煽动性的上书后,赵桓还是怀疑起自己的判断来。
难道梁师成真有这么大危害?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争相弹劾他的罪过?
朕是不是真的被此贼给蒙蔽了以至于忠奸不辨?
赵桓无法判断自己的判断,只能顺应人心,命其中一个偷偷反映梁师成罪过的内侍在城墙上专候其人,待其回城就立即予以控制。
其人还是很谨慎的,并没有下旨当场杀了梁师成。
若梁师成是无罪,肯定能自证清白,若是真有罪,再除去不迟。
不想梁师成走时还是好好的,回来时却变得呆傻,已经不能自证清白了。
更关键的问题是护送大宋奉使大同军前计议使归来的同军骑兵又挑起了祸事。
耶律九斤虽然放了还活着的梁师成等人,却将死去的郑望之等七人尸体丢进了临安城护城河。
随后,其人又带着骑兵绕城高呼,大肆宣扬宋廷明面乞和暗地里却派人半夜潜行准备偷袭同军还被打败的丑行,要求赵宋朝廷必须给出说法。
形势急剧变化,应对形势变化的举措也必须跟着变化。
朝廷此时若还要坚持处置梁师成就会显得心虚,甚至会落下杀人灭口的口实。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全局眼光。
或者说,有人有这眼光,却因为私利选择了无视形势变化。
赵桓派来处置梁师成的传诏内侍周崇义就是这样的人,其人领了皇命后,就老实守在城墙上等梁师成、郑望之等人返回。
对周崇义来说,城下来回驰骋的同军骑兵确实很恐怖。
但他们只有几十个人而已,叫得再凶也攻不了城,当务之急是完成好皇命,绝不能因为一小队同骑恐吓就啥事不敢干。
守卒用箩筐将梁师成吊上城墙后,周崇义便立即取出圣旨当众宣读。
本已经呆傻掉了的梁师成听到“天子诏”三字,竟然恢复了些许清醒,老实伏身跪地听旨。
这份诏书自不是承认梁师成使同之功的褒赏,而是通篇皆是其人的罪过。
不过,处理并不算太重:贬其为彰化军节度副使。
听完圣旨,梁师成浑浊的眼珠竟然彻底恢复了清明,直勾勾地看向周崇义。
这个小东西原本跪舔梁太尉最积极,还一度想拜后者为义父,只是其人文笔太差,入不了爱好雅致的老梁之眼,被他拒绝了。
如今老梁失势,这帮小人却是一副志得意满之态。
梁师成瞬间想明白了自己到底栽在哪些人手里,也想明白了自己接下来会面对怎样的命运,由是彻底放弃了对皇帝的幻想,放声大笑。
“哈哈哈,天子圣明!梁师成罪有应得,死不足惜啊,死不瞑——啪!”
周崇义和城上兵士都被梁师成的狂笑所慑,皆看傻子般看着其人发癫。
梁师成却趁众人松懈之机,挣脱兵士的控制,纵身一跃,重重地摔下了城墙。
一夜之间,大宋君臣寄予厚望的劳军行动竟然变成了夜半劫营,真是天大的误会。
其实,这件事虽然蹊跷,但并不难解释清楚。
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