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了笑,拿起了一本常学解析,看着里面的简体字,认真的读了起来。
为了方便百姓读书,刘守义在汉海王国内推广的简化汉字,开始学习的学子,都要先学简体字,如此提高的识字的效率。
当然虽然推广简化汉字,繁体字刘守义并未废弃,小学学简化字,中学学繁体字,繁简结合学习,如此更能提高百姓的学识。
毕竟古代文献大部分都是繁体字,要是一味的学习简化字,万一未来有人看不懂古代文献,那不是赔大发了吗。
看了看常学的知识后,刘海兴笑了笑,基本和自己学习的初中物理,化学差不多,什么力学,热力学,电学,光学,还有化学式什么的,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太小儿科了。
刘海兴放下常学解析,又拿了一本算学图解。
这些讲的都是加减乘除,九九口诀,简单的方程式什么的,还是入门级别,完全没用挑战性。
看了一会后,刘海兴又看了看国学教材,翻看了一会。
虽然觉得这些自己完全没必要学习,不过看了一会后,刘海兴还是发现了问题。
国学识字里面,没有标读音。
在后世,识字,认字都会标拼音,以方便学习。
按理说刘守义来自后世,不可能不知道拼音吧。
但是国学里没有拼音,也没有读音标注,确实有些难以理解。
刘海兴想了想,也明白了刘守义的用意。
拼音毕竟是字母汉字,来自英文字母,在这个时代那就是蛮夷的语言。
以目前华夏的状态,让华夏人去学蛮夷的语言,显然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事。
虽然教育对象是普通百姓,但就算是最普通的百姓,也不屑于学习蛮夷的语言。
这就是作为华夏人刻在骨子里的高傲。
上到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都对蛮夷不屑一顾,高高在上,以天朝上国自居。
这个时候可没有后世那么多精日,精欧的人。
所以刘守义不用拼音,便可以理解了。
但是这毕竟没有读音,认字识字就需要老师手把手的教,而老师因人而异,口音,口语也不一样,发音习惯也不同,在教学之中难免有偏差。
所以弄一套统一的读音,便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但是不用拼音,用什么呢。
刘海兴陷入了沉思,想了一会后,忽然灵机一动。
对了,有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