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老将出马(1 / 2)

卢迪尼卡村事件由派驻在巴尔干的莱茵德军传递给了谢绾,一周后他又收到了莱茵军跟随法军向普军进军的消息。他眉头一皱,放下情报,站起身走到插着军队部署标识旗的地图前,确认法德联军和普军的距离后,心里咯噔一下。

不是吧,卢迪尼卡村事件难道是苏尔特干的?这下手也太狠了……

此时的信息传输速度非常缓慢,从巴尔干到北海周边,如果用罗马帝国时代就存在的邮政系统,大概需要十天;政府、军队、报社、金融机构使用自己的信鸽系统,快则一天,慢则两天。

谢绾算了算时间,此时法德联军应该很接近普军了。

普军本来在一周多前就该跟随俄军,向东南方向的伊斯坦布尔进军。但卢迪尼卡村事件阻滞了普军的行动,导致他们现在还在塞尔维亚境内,与俄军主力已经相距两百余公里。

而此时法德联军距离普军只有不到十公里,普军的情报系统也已获悉六万法德联军突然向己方快速靠近。普军指挥官罗恩无法判断法德联军的目的,但此时局面复杂,来者不善,他已经命令军队备战。

法军指挥官苏尔特却并没把全部心思放在战争上。他在率领军队日夜兼程向普军驻地急行军的同时,也不忘带着一马车愿意跟着他到前线的记者。虽然急行军很颠簸,但苏尔特尽量给他们最好的供给——没说的,以后在法国公众面前的形象,全靠他们了。

当法德联军已经进军到普军正西方七八公里的位置,苏尔特让大军驻扎下来休整。不过,苏尔特并没有第一时间关注军事部署问题,反而是当着记者们的面搞誓师大会,扬言要替塞尔维亚人报仇,然后又拉着记者们搞了个丰盛的晚宴。结果法军营地部署一片慌乱,出了不少岔子。

看着苏尔特这种不务正业的样子,莱茵德军指挥官毛奇哭笑不得。但毕竟人家不管是年龄、资历、军阶都比自己高,连军队规模都比自己大,也没办法对人家指手画脚。毛奇只好让莱茵军在法军北方一公里处驻扎,并认真巡视营地警戒和战备状况。

罗恩也从情报人员那里得知了苏尔特外强中干的样子,略微笑了一下,出于教养只是轻描淡写的评价了一句,

“毕竟是快六十的人了,有点糊涂也情有可原。”

但苏尔特誓师大会上讲的豪言壮语却让罗恩警惕起来。看来这老东西是要硬的。此时法德联军有六万,而普军只有两万,正面作战劣势很明显。他思索再三,又跟参谋们商量了下,决定先下手为强,夜袭。

其实这个时代的军队本来不该热衷于夜袭战术,这是装备技术的客观要求因为燧发枪必须要列阵,火炮必须要能测距,另外军队荣誉感和战场礼节也不允许。但自从谢绾把后膛枪带到这个时代,又亲自开创了花样繁多的夜战、偷袭战模式之后,一些新锐将领也开始把夜袭作为选项。

罗恩这种站在战术前沿的年轻将领自然更倾向于不拘一格的追求胜利。决策已定,他亲自率领装备最好的两个团四千人行动。在夜幕降临之后,罗恩先向南做出要脱离战场的姿态,缓缓行出两公里,用斥候清理了尾巴之后,突然转向西方急行军,一个小时后抵达法军营地正南方不到两公里的位置,这也正好处在法军警戒斥候的巡逻边界边缘外侧。

这套行动方式跟谢绾在科隆夜战时如出一辙,看来谢绾这个“猫头鹰”不仅是法国人注意到了。

罗恩掏出望远镜看了看法军营地,大部分士兵已经休息,灯火已经基本全部熄灭。如同情报人员所说,警戒有点松散,甚至能看到有的岗哨的卫兵在打瞌睡。罗恩一喜,下令军队隐蔽前进,尽量靠近法军营地。夜袭军前锋离法军营地不到一公里时,法军斥候发现了敌袭,一溜烟往营地跑去。罗恩果断下令全军冲锋,同时前锋集中火力打掉警戒部队。

法军被大规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