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颁奖之前,琼·克劳馥将当时的“中央评选委员会”全体成员请到家中,招待茶点。
琼·克劳馥为冲击奥斯卡,在《贵妇人》中一改米国甜心形象。
琼·克劳馥直接定义了“公关”与“冲奥”,也让当时的奥斯卡不得不做出危机处理,撤销中央评选委员会,改为学院全体成员投票。
而真正将奥斯卡公关发扬光大的还是哈维·韦恩斯坦。他曾是在玩转奥斯卡游戏规则的著名高手,他参与制作的电影获得了300多项奥斯卡奖提名,最终获奖次数超过70次,尽管韦恩斯坦已经倒台,但他的公关手段似乎依然影响深远。
奥斯卡著名的几起“冤案”都有韦恩斯坦的影子。
奥斯卡每一次选择的背后,原因庞杂而多变,根据奥斯卡自己定义的宗旨,它“承认并坚守电影艺术与科学的卓越之美”,意欲通过电影“将世界联结在一起”。
也就是说,奥斯卡的主题,有纯粹的电影艺术与技术,也有面向大众的责任与义务,还有平衡世界多样、输出米国文化的包容与中庸。
至于说哈维·韦恩斯坦,这也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此人乃是tc的老板、米拉麦克斯的创始人。哈维是当今世界电影界极有影响力的人物,25年来,他领导的米拉麦克斯公司制作和发行了大量经典电影,也为他赢得了“现代电影的挽救者”的美誉。
上世纪70年代,韦恩斯坦和他的弟弟鲍勃共同开设了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作为好莱坞的独立电影发行公司。在好莱坞大厂商时代,独立电影非常小众,大制片厂商不太看重独立电影,由于新好莱坞时代的到来,米拉麦克斯起家的定位就是挖掘独立电影,这也是为何韦恩斯坦有“现代电影挽救者”的美誉的原因。
直到随着a24等独立电影制片公司的兴起,银幕上才能看到更多优秀的独立电影制作;而哈维·韦恩斯坦,正是这类电影公司的先行者。可以这么说,奥斯卡后来偏爱独立电影,也是因为韦恩斯坦很早以前就为独立电影开拓了市场——毕竟奥奖是要参考电影的商业性的。是韦恩斯坦潜移默化得改变了奥斯卡学院派传统的审美品味。
除了很会看剧本,韦恩斯坦他还挖掘了一个非常不得了的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自从昆汀的处女作《落水狗》开始,昆汀的每一部电影几乎都是和韦恩斯坦合作的。
再有就是韦恩斯坦“奥斯卡推手”的名声在外,拿1999年第71届奥斯卡举例,《莎翁情史》竟然能干掉《拯救大兵瑞恩》这么纯正的奥斯卡相电影和《美丽人生》,两部优秀的二战题材电影。
要知道,上世纪最受奥斯卡评委青睐的就是二战片,因为那时候的奥斯卡评委中,有很多人是参加过或经历过二战的老艺人,有二战情节。再加上奥斯卡向来以主流价值导向为评奖标准,90年代苏联解体,米国荣升唯一的超级大国,那时米帝的意识形态高涨。
《莎翁情史》这么小格局的爱情电影,能打败“以小见大”的《拯救大兵瑞恩》,实在是不能不让人让人吃惊。退一步讲,即便它能以小概率拿下素来偏爱主流价值观的奥斯卡,可韦恩斯坦的公关手段之强悍,竟然还让格温妮丝·帕特洛拿了影后,打败了凯特·布兰切特和《她比烟花寂寞》的艾米丽·沃森……
真是活见鬼了。
因为上世纪韦恩斯坦在奥斯卡上的成功,有的人甚至说“奥斯卡是韦恩斯坦口袋里的游戏”。他第一次玩这种公关游戏的作品是刘易斯首次封影帝的《我的左脚》,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他之所以成为金牌制作人,和他在奥斯卡上的成功有很大关系。而他在奥斯卡上的成功得力于他频繁打奥斯卡竞选规则擦边球的公关手段,如果是一个经常关注米国政坛,或是一个喜欢看政治题材美剧的人,可能有所察觉韦恩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