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这样的思路,以时间轴对比出90后、80后及“其它后”之间的差异性及根源所在。这将对提升政府管理职能和企业决策能力、创新发展模式意义深远。人文与科学,感性与理性之间终究是要融会贯通的,倘若数据的挖掘无法上升至人文的高度,那么一切数据库终归只是一组冷冰冰数字的堆砌物,一个赤裸裸的盈利工具而已。
但是大数据虽然好,但也有让人厌恶的地方。
比如说周方远刚买了一台无敌三相机,然后购物网站卖力的提醒还可以买点入门级单反、css4存储卡、狗头以及100块以内的三脚架。稍微玩点器材朋友应该知道,他花了这么多钱买了全副相机,他剩下需要的配的装备应该是红圈镜头、高档的三脚架、css10以上的存储卡和一辆吉普车,然后他就只好无奈的让这些邮件永远删除。
如同rfid当年改造零售业一样,大数据同样在改变电商以及社交平台,电商老板们都觉得这是件聪明事,但是对有的用户而言,真的很不舒服。
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几点。
第一,周方远不愿意商家帮他选其他产品。虽然电商天天接触产品,但是买手的采购是不参与产品使用的,买手们只接触价格。所以,商家和他们的大数据系统并不比用户更懂产品。比如3c,用户懂的更多,因为他们是参与者,是用他们的工资买的,他们会下功夫研究产品。举个手机的例子,多少买手的手机不是供应商送的?所以电商帮周方远挑选的产品他根本就看不上。懂用户没有用,不懂产品白搭。
第二,周方远认为商家对他的消费行为掌握的不够。他没在网上买过肉类他就是素食者吗?他买妈富隆就不会买婴儿奶粉了吗?皆不一定。
第三,即便是周方远看中了推送的产品,他仍然会执着的看看别的平台上的销售政策是否更优惠。因为网络的价格仍然是很乱的,对于一台两万块的相机,电商私自放价1,厂家未必会张嘴向电商抱怨,但是对用户而言,是真实200块钱,值得耐心的在各大平台比价完再下单。
所以对于类似电商行业的大数据的使用,周方远认为就两条道路
第一条路拼命掌握用户数据,包括与其他金融、商业系统的数据对接交换,综合判断用户消费习惯,然后努力猜测用户的消费习惯,再用用户能接收到的所有方式告诉用户商品信息和促销活动。
第二条路天天低价,有主推,无促销。沃尔玛没有会员系统,但是有最具性价比的定制产品,那么作为用户会觉得沃尔玛哪里不配做行业南波碗吗?
第一条路上面占满了人。
就像若干年前某鲁东家电企业一样,某人开着决定公司命运会议的时候,他们会锲而不舍的给此人打电话问他们家的热水器用着舒不舒服,从此这人就再也不买这个品牌。过度服务初期用户新鲜,稍微过一个阶段如果不能更加迎合用户,用户就会反弹。
可悲的是第二条路上没有人,而且用户自己不能选择第二条路。其实大数据跟终端现场拦截差不多,节假日柜台上站满业务、市场、促销、临促甚至礼仪,以为今天抢到销量就如何如何,兴奋剂打了是精神,但是只精神一小会。
当然这只是大数据应用中的一个例子,但可以看得出来,大数据,在前世已经被用烂了。
可转回来再看,大数据,却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即便是已经用烂了,各个互联网公司依旧会契而不舍的继续研究自己的大数据,因为大数据的未来,就是人工智能,这是人类目前少数可以看到的,科技发展的高级形态之一,所以单纯就这个目标,也会推动这些公司不断向前。更何况,你不研究大数据,别人也会研究,当人家研究有所得的时候,没有过研究的你,就是败亡的时候。
周方远作为重生者,大数据这种东西他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