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类似林月雅他们班上的同学那种道德绑架的行为,学校管是不管,邓杰欺骗同学,并且利用录像和图片等东西威胁女同学的行为,学校怎么说?不说,那就微博上见。不想让曝光,那就必须要有个说法才行!
讲真的,网络暴力很恐怖的,一旦形成一股风潮,网络暴力分分钟让一个大活人社会性死亡都不是什么难事儿。
而经常和网络暴力一起出场的,道德绑架,则是让人恶心。
“我是为你好”这句话是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伴随着我们人生的重大选择,是身边之人都喜欢说的一句话,然而有种“为你好”是披着善良的外衣,以爱的名义把期望投入到你身上,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绑架;因为说这句话的人没有换位思考,用这种看似“高尚”的理由干涉了大家的人身自由。虽然出发点可能是善意的提醒,但即使我们现在没有丰富的阅历智慧,会走一些冤枉路,但我们总要去闯一闯经历一番,哪怕到最后会后悔,也拥有了经验和下一次尝试的勇气。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你可以表达你的立场,听不听是我的事,我也有权利选择尝试、决定自己想要的人生。毕竟你不是我,不能帮我做选择,这世上也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同时你在给我建议的同时,也要考虑我喜欢什么,我会参考你的意见,但你不能支配我的决定。
“这件衣服好看一些,我是为你好”父母带你买衣服会选择他们喜欢的,而怀疑你的眼光,尽管你一再强调你不喜欢,他们还是会买自己选好的。高考填志愿,你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他们说“我是为你好”让你选一个好就业的专业,你没有反驳;刚出社会工作,你放弃了独自去闯荡的想法,他们说“我是为你好”让你选择安稳的工作留在家乡;到了结婚的年龄,他们说“我是为你好”,给你安排相亲对象,你凑合的应付着。
结果你的人生都是被安排好的,就像活在剧本里的演员,最后回顾你的生命,什么都没有留下,一直活在别人的意愿里,从没有奋不顾身的去争取过什么、勇敢追随内心的选择,这样的人生真的有意义吗?当然父母最初的出发点,肯定确实是为了孩子好的。在父母看来,他们有比孩子多最少十几二十年的人生阅历,他们希望能够利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后果可能会很好,可能会不好,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记恨自己的父母。
只能说,这一类型的道德绑架,有时候是真的让人无奈,让人哭笑不得。
但还有一类道德绑架,那就是真正的道德绑架,是真正的虾仁猪心。
就好比说某次在沪上举办的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当时差不多迎来了4000多位富豪。这些富豪们出手相当阔绰。顶级奢侈品展上富人的慷慨正好与他们平时对待慈善事业的吝啬形成鲜明反差。于是公众纷纷指责,富豪宁可挥霍不愿捐赠,不愿为社会多承担责任。
但其实富豪们也有话说,首先做慈善,目前监管制度本身就不健全啊。富豪们除自身觉悟原因外,最害怕的还是慈善公益捐款管理不善不透明,甚至被挪用、贪污。现实中这种事情也时有发生。我国的慈善信任机制尚不健全,富豪不是缺乏爱心而是对捐赠监管制度缺乏信任,他们不相信一些慈善机构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捐款。
媒体介入其实就是对被求助者的人格权造成侵害。
大众新闻业兴起早期报纸曾一度盛行偷窥之风,甚至1886年米国总统克里夫兰的新婚之夜,也有大批记者夜宿总统房门外,探听这对新婚夫妇的隐私。4年后,米国律师沃伦因自己的私人派对被报纸不真实描绘,和律师布兰代斯发表了一文,成为当代隐私法最初的渊源,他们提出每个人都应该有生活安宁的权利,而不被媒体打扰。而媒体的“道德绑架”,恰恰使被求助者的决定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共形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