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林,日增产千亩”
这句话让朱允炆大为触动,倒不是触动于地方为了完成计划指标胡乱行径,而是于谦竟然另辟蹊径,没有按照他这个皇帝的之事由上而下的看待问题,反而选择走地方的发现逆向推理这条政策。
未夸好,先评劣。
地方施政,矫枉过正,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一句拿帽子,逼得多少地方官绞尽脑汁。
伐木毁林,这不是变相的用环境换gd的行为吗?
“地方清产受阻,以刀兵为吓,长此以往,易生粗暴蛮横之风。棰楚横加,嗟怨盈路,是为官民峙立之态。”
看着于谦的文章,朱允炆不住颔首,一个七岁的孩子能看到这种表象下的影响,不得了哇。
仅以目前来看,这于谦第一考基本是十拿九稳了。
继续迈腿向前,朱允炆又走到杨士奇的孩子杨稷身侧。
“地方大户瞒产蓄奴,不法之心昭然若揭,清产彻查,是为国家百年大计。民不教则刁,官不压则怠,是以国有计划当常态化,深入化。”
这孩子随他爹,是个鹰派啊。
朱允炆亦是颔首,天下的事非左即右,没有对错高下之分,不能只招录一种性格的学生,这杨稷虽说蛮横了些,倒也没有什么过错的地方。
尤其是最后那句,国家计划常态化、深入化甚合朱允炆的心意,一五结束有二五、,国家没有计划,地方官就会怠政、懒政,到时候与国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
看了一圈下来,应试者寥寥十几人,但仍然让朱允炆大为兴奋。
这里面有如朱文奎这般从大局观上来看的,也有站在于谦角度,评劣泼冷水,强调在搞硬指标的同时软化施政手段的,也有如杨稷这种脾气粗蛮,看出其中优势,力求扫除阻力,一步到位的。
都是一群妖孽之才,大明将来的社稷栋梁啊。
做完这第一题,紧跟着便是第二道沐英平云南事。
虽说是军阵之事,但比起第一题来可是简单了不少,这些孩子尤其是出身中枢权贵世家的,耳濡目染之下做起此题来可谓是得心应手。
大明洪武朝就这么几件大事,平素里家里有个宴请,家大人在一起喝酒聊天自然会提及,然后说各自的观点看法,这些孩子天天听,怎么也都记住了。
“云南虽偏陲之地,然内连川贵,外接诸国,接壤交趾,是大明西南之屏障兼粮仓所在,云南稳则西南稳,西南稳则我大明可放手精力攻略漠庭、辽东,扩边海疆,辐射朝鲜、东瀛、海域诸国。
是以,黔宁王平云南一战,虽为统一之举,实不逊开疆辟土之功。”
“今朝榜首有了。”
朱允炆看得大为感触,对杨士奇小声道“于谦,好一个于谦,浙江出个神童哇。”
什么是文武全才,这就是文武全才!
提笔能治国,上马能安邦。
可为将者,眼里只有一场战争的得失,而能看到一场战争更深层次的影响,才是帅才。
打云南前后死了好几万将士,定西南前后更是死了十余万,才换来一个年税不足一百万石的贫瘠大省,狭隘者无法理解,但眼界开阔的人却能看出云南的重要性。
别的不说,就说这短短几年西南那些国家,一个交趾,就给大明的朝廷贡献了多少。
十几万将士的死亡,换回了大明整个朝廷的稳步前行,换来了数之不尽的财富和粮食。
香燃尽,双喜敲了一声铃。
收卷的时候到了。
几百个学生开始有序的起身交卷,然后向着朱允炆站立的位置躬身行礼,默不作声的鱼贯离开。
他们做完了他们的事,接下来就该是轮到朱允炆这个主考官来决定他的命运了,是各回各家,还是从此鲤鱼跃龙门,进入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