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温水煮蟾蜍(五千字大章……)
连续十几天的高级别讨论、三场大朝会的反复辩析堵漏之后,华夏大地上第一次“分科普遍察举制”选才的实施办法,总算是公示了下去。
与传统的察举制相比,新制度名义上只是把“地方举、中央考察”的具体方式明确化、固定化。同时把分科、设科的条件、时间、规模也全部明确。
原先察举有很多科目是不常设的,现在统统改成常设。
哪怕考试录取频次最低的茂才、知兵、贤良三科,也是三年录取一次。其他孝廉年年录取,明法和明算则是按大小年,三年录取两次。
这也是考虑到各类岗位官员出缺数量的差异。地方主官、搞理论学术研究的学者型官员、将才需要量比较少,战时将才需求加大可以临时开恩科。
而基建种田和钱粮民政、司法监察需要的数量是前者的好几倍,是负责具体常务工作的,甚至有些是把原先不通过察举的“曹掾、吏”上升到了“官”,就多录取一点。
这样也有利于全体公务员队伍尽量科班化考试化。避免原本历史上“做官的考试,出来后只会务虚。县里具体某些曹、房的政务小吏要务实,却不用考试”的问题。
……
以后这项制度就简称“科举制”,因为并没有改掉察举的旧名字,只是重新简称,所以地方上实在是找不到直接反对这个新法的借口。
加上刘备阵营目前的地盘都是实打实武力打下来的,地方官都是刘备直接任命的,所以地方上官员层面的人,对中央都是很支持的,掌控力度远非桓灵时那种形同间接统治的情况可比。
就算最后下发到地方,有人要反抗,那也是以地方上的民间世家大族和豪强恶门为主,而不是地方官本身参与反抗。
而且刘备在益州的时候,就借助经济制度改革、打击了一大批囤积居奇的炒作豪门。所以益州地区民间世家大族几年前就已经被削弱了一波。
同理,对于关中地区,也通过前几年“租庸调输”的“输”的改革,加上赈灾时打击舞弊,把一些上下其手捞好处的贪官污吏和灾年骗补贴的豪门或干掉、或打压。
西凉地区的汉人势力本来就不存在很强的豪族,而内附异族中的地方豪强,则是在李素当初钓鱼发掘郭汜同党的时候杀得七七八八,所以反抗实力也处在一个相对低谷。
可以说李素在建议刘备实施这场最艰难的改革之前,已经铺垫了足足五年,把有可能反抗变法的内部敌人,分批削弱过了。
用对钱的变法,把反抗变法的势力引出来,消灭得差不多了,才进行对官的变法。
而且李素不是各个州同时铺垫的,基本上有错开时间。收拾益州反抗变法势力以192年到193年为主,收拾关中反抗世家以194到195年为主,西凉则是195和196。
这样就可以确保所有内部想反抗的人,不会同一时间反抗,从而被从容各个击破。
可以说刘备治下土地,只有荆州和交州没有经过系统的变法性清洗。
尤其荆州因为前些年始终没有战乱,刘表名称八俊名声又好,收容的天下各州的流亡士人很多,把荆州当做乐土移民的世家大族也很多。
加上刘表是一个多月前才正式表示承认刘备,刘备没法快速建立起对刘表故地的直辖统治。所以李素和荀攸等人都估计:今年治下的世家如果会出现反抗科举,主要会在荆州爆发。
至于交州,虽然也没清洗,但那破地方就没几个特别牛掰的读书人,想作弊想反抗操作空间也不大。
而且反抗科举制度的世家大族,他们反抗的动机,肯定是怀念更适合他们互相报恩、互相推举营私舞弊的九品官人法,觉得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