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万曹军已经进城、分头控制邺城各处,曹操自己也终于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袁谭一起,从南门而入。
南门外站着杨修为代表的四五家“绑审投曹义士”,列队恭迎。
“大鸿胪杨修,拜见丞相。家父年老体衰,近年已不列朝政,还请丞相见谅其不能出迎。”杨修老远看见曹操,便谨慎行礼。
措辞也很精确,称曹操为丞相,显然是承认了曹操此前接受的郭图、孔融推戴的官职。加上此刻孔融也在侧,曹操就愈发不好对杨修发难了。
孔融和杨修家族的交情一贯也是不错的。
历史上祢衡在许昌那几年,经常开玩笑说许昌所有朝臣他祢衡几乎都看不起,只有两个才德之士能入他祢衡之眼,所谓“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
虽然这一世祢衡跟他们没什么官场交集了,早在四年前祢衡就因为流亡荆州期间试图大闹李素的科举,被羞辱得不行,最后什么都没考上,为天下耻笑,堪称超级社死。
不过杨修和孔融的交情,还是一直摆在那儿,没有变化。
曹操心里对杨修颇为不爽,表面却还装作佯笑,温言安抚来降之人。
随后,曹操转向审配,先拿马鞭抽了审配几下:“魏郡多匹夫,说的便是你这等谗言惑主、为一己之私及乡党牟利之人吧!
大将军在世时,朝政别无阙失。唯独以你们魏郡人为首的冀州世家,诛锄异己、排挤英贤!害大将军好贤之明!
朝廷武备不振,才智之士不能为国尽忠,以致战场上被刘备屡屡击败,都是尔等的罪孽!如今还有何话可说!”
曹操这次可没像演义上抓到审配时那样,还好言好语劝他投降,而是直接几句高屋建瓴大义凛然的话语,把审配的立场挤兑住。
就算最后给审配一个痛快的、有尊严的死法,那也只是褒奖他跟着袁家到底的死忠,让大家知道“忠心始终是好的,是朝廷提倡的,无论谁当权都一样”。
但审配的“拉帮结派、谋派系私利而害大局”罪名,必须数落清楚,这样才便于清理官场嘛。
谁知,审配也是早就等着这个当着两军将士的面、自述其志的机会呢。他相信听到的人这么多,就算曹操控制的史官不记载,总有人流传出去,说不定能被关西刘备朝廷的史官记下来,那他也算死得轰轰烈烈了。
审配也不跟曹操纠缠,直接盯着袁谭骂道:“哼,汉室衰微,天道陵迟,如今虽然还尊奉陛下,不过是因为天下人心习惯了。
但汉室自安、顺以来,冲质桓灵,历六七帝,哪个不是轮流宠信外戚、宦官,无德无行。天数有变,人君失德,以致天下大乱,有岂是因循旧制、换个皇帝能根治的!
我辈跟随大将军,只为制约昏君贼戚奸宦。大将军故后,我辈支持三公子而非大公子,也不过是看在三公子有雄心,能继承大将军壮志,为天下士林振臂争取。
大公子,你连曹操的傀儡都甘心去做,又能有多少毅力继承大将军的遗志,你扪心自问你配么!”
审配这番话,也是有点不符合逻辑的,但是一个人临死喊口号,肯定是往大了喊。
从其中多少可以抽丝剥茧看出一些端倪——最铁杆支持袁绍的那些世家大族,追求的是什么?
是期望袁绍可以带领他们,建立一个比汉朝愈发制约君权、对世家更加下放权力、大家一起共治的天下。
至于这样的天下,最后会具体建成什么样,他们不知道,但心里意淫一下远景还是可以的。
而这方面,袁谭比较保守,袁绍自己也看过了,觉得袁尚才“英武类己”,这不仅是因为袁尚帅或者武艺好,更多是禀赋品性跟袁绍接近,袁绍和审配都觉得袁尚会继承他的政治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