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走廊的咽喉要道,而且在它北面还是大辽国的国土,是处于燕云十六州最东面的一处地点。
所以蒙军要是从北面反扑过来,一定会就近攻打西边的独石关和古北口。
而余九郎只需要对付那些从南边跑过来,试图闯关而出的蒙古兵就行。
更何况榆关贴近海边,统帅只要留下两条战舰,就可以凭借战舰上的大口径火炮,帮榆关守军轰击两岸上的蒙古兵。
在这之后沈墨依旧不放心,他把余九郎叫过来,仔细向他嘱咐了一番防守榆关的细节。
沈墨让他在附近征集民夫,在关墙前方挖掘壕沟,埋设地雷,布设铁丝网。
这通州军守城的致命三连招都用上之后,这时的榆关在余九郎和两千士兵的镇守下,已经是固若金汤!之后的沈墨毫不犹豫的带队出发,因为现在对他而言,时间实在是太宝贵了!……当沈墨出发之际,通州军尽显他们建军时,就极度强调机动性的特色。
他带领的一万淮扬军团,所有的人员装备都由马匹驼负,行动速度快得惊人。
到这时,沈墨提前布线在耽罗岛的养马场,终于还是在六年之后爆发出了强劲的繁衍速度。
一般马匹在一周岁半以后就能繁育后代,而它们适用于战场上的年龄,则是在两岁半到八岁之间。
所以在几代的繁衍之后,耽罗岛上各类优良品种的战马,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
这颗沈墨在数年前埋下的种子,如今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沈墨在耽罗岛上,令人搜罗了河曲马的优良品种,然后再用它和花费重金采购来的顿河马、卡巴金马等欧洲北方马种混血杂交。
之后培育出来的挽马,体型和力量很类似后世的铁岭挽马。
马儿的肩高达到了155厘米,在体量上拥有很大的优势。
而且这种挽马吃苦耐劳,力道极大。
它可以拖拽40公斤的重量,达到他体重的百分之八十,负重能力更几乎是蒙古马的一倍。
这样的挽马几乎每一匹拿到大宋去,都是鹤立鸡群的宝马。
可如今却被沈墨用于牵引马车和驼负装备。
同时在紧急情况下,它们也可以被战士骑乘,因为这种马匹温顺而聪明。
就仅从驮马这一件事上,沈墨就花了这么大的精力。
由此可见现在这支淮扬军团,已经被他武装到了什么程度!沈墨率军扑向喜峰口之际,这把被沈墨磨砺了数年的神兵利刃,终于露出了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