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相较于“诗圣”,如果拿“诗帝”当做最高层级的话,似乎听起来也太不霸气了,甚至有点搞笑……
我该不该向这小子透露,“诗歌段位”这回事,在别的地方的确没有,是专门为岭南独家定制的评价体系,然后以此辐散到整个大唐呢?
……
“段位”一事,倒不是陈成吴越归来后才有的主意。
事实上,早在洛阳和长安的时候,他就在酝酿这一套东西了。
为什么大唐的诗在整个华夏历史上,第一的位置无可撼动?
因为在大唐诗写得好可以做官,因为写诗的人特别多,因为竞争激烈。
那些在进士科考试中脱颖而出的自然都是写诗的好手,可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也不是能选拔出最厉害的诗人的,比如隐居山林的孟夫子,比如至今仍然浪迹天涯的李白,每月都向诗榜投稿很少获得肯定的杜甫。
大唐选拔诗人的评价体系是有问题的!必须让陈十一郎我来改革考试体系,让天下人才,精彩好诗,都能选拔出来!
是的,在那时春风得意的时候,陈成也是有为圣人分忧,“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宏大理想的。
这也不失为他为历史做出的一大贡献。
具体措施倒很简单
建立“诗人段位体系”,让真正厉害的诗人在评价体系中显露出他们高人一筹的能力,让诗力相当的诗人可以找到和自己差不多水平的诗友进行交流,让诗力一般的人也能提高参与热情,为这个体系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为此,他想到的便是玄幻小说中的等级体系,和rg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回馈机制。
简而言之,就是让不同等级的人有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升级打怪,通过自己的付出拿下一个又一个难关,每越过一个层级,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争强好胜的年轻人们,在古代又没有王者农药可以玩,如果还对自己的才华有信心的话,肯定参加这些活动乐此不疲。
而真正有实力的那些大宗师们嘛,当然不指望也不需要他们和小朋友们同场竞技,“诗王”“诗尊”的评价早就内定好了,哪怕最顶尖的“诗圣”陈成也提前三十年给杜甫大大预定过了……
为圣人为大唐更合理地发现、评价人才算一个原因,另外,借此提高自己的影响力甚至敛财,也是重要因素。
毕竟后世的各种“考级”可是很好的营收手段。
只可惜,如此年轻有活力的构想,随着陈成掉落凡间,影响力不断下降,也就做不起来了。
可这也不代表他就放弃了——
全天下推行做不到,我们能不能先在某一地进行推行试验呢?
被他选中的地方便是岭南,就好像后世好多位有真知灼见的伟人做的一样。
原因很简单啊,这些地方天遥地远,格外荒凉,本来就没有建立旧的评价体系,你在这里推行新体系就容易得多,也没有阻力。
就好像深圳能从小渔村一路发展起来一样。
至于联络站设在桂林也是巧合,一方面这里是岭南重镇,二来去年王维老师知南选,小郡主派出的十多位办事员就护送王老师一路从长安南下桂州,然后在此扎根下来,推行“段位体系”。
人数这么多,是因为要干的事情特别多。
比如,桂林每月的诗榜就是“特供当地”的版本。
本来么,岭南在此时属于“瘴疠偏僻”之地,音讯不通,普通人甚至学子们都对信息不敏感,遇到了“特供版”的诗榜就更加难以分辨了。
同样一件新闻,“王昌龄刘慎虚作为评委出席扬州诗坛颁奖会”,就成了“诗宗王昌龄主持扬州诗坛颁奖会,诗王刘慎虚指点江山”了——
听上去仿佛因为他们有了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