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咱俩谁在扮猪吃老虎!(3 / 4)

当美了。

更何况,桂林山水相依,山从水中冒出,也和“出水芙蓉”的意象相吻合!

十分绝妙!

比喻成“芙蓉”已经确定了,接着就是修饰它,是怎样的芙蓉了。

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那不就是满眼的绿色嘛。

的确,树木丛生,苔藓满生,满目青山,那是肯定的。

既然如此,那“芙蓉”就该是“绿芙蓉”“翠芙蓉”了。

可是,这两者一结合,并不恰当,甚至感到有些突兀

毕竟自然界中并没有“绿色芙蓉”这种品种,看起来也失去了荷花应有的美感。

可没关系!浸淫诗道这么多年,陈成也不是没有应变的法子。

我不直说“绿”,可以用别的途经来表达么!

比如,我可以说,这一座座山,都好像是“碧玉”堆砌成的,你看贺知章写柳树,也是写“碧玉雕成一树高”嘛。

嗯,不对,贺老头写的好像是“碧玉妆成一树高”来着,毕竟这首诗他现在还没有写出来,导致小陈我的记忆也有些模糊了。

可是记错了不要紧,用错的这个“雕”反而提醒了小陈。

不应该是“碧玉”堆成了桂林的山,这个“堆”完全可以换成其他更传神的字眼!

就好像华山,人家说“劈华山”,因为华山是“断层山”,像是用斧子劈出来的;

泰山呢,人家喜欢说“泰山压顶”,因为山东平原就这么一座大山,看起来就格外巍峨雄壮。

桂林的山的话,石山四周峭峻,“鬼斧神工”,“刀削斧凿”,都可以。

就这么定了,用“削”字!

几个要素一结合,第二句也出来了

翠玉削出千芙蓉!

你瞧瞧!

两句多么传神!

一下子就把桂林的林石山地形,怪岩嶙峋,“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的样貌简约细腻地描绘了出来!

不错不错!

说小陈没有天赋,可真要较真起来,我也不是写不出来,嘻嘻嘻嘻!

写绝句的话,两句写完就算完成了一半。

端详着这两句,虽然颇为得意,可是“注意审题”,人家让写的是“桂州城”,并没有让你现在就吟咏桂林的山水。

周遭形势写出来了,也该对把着力点往城池上放一放了。

但是这城虽然是李靖筑的,可是看来看去,也并没有什么可以描绘的特色,反倒是李靖本人,倒是有许多可以吟咏的事迹,说他是“大唐第一战神”毫不为过,甚至可以竞争“古今第一战神”。

遥想武德四年,李靖越过南岭,到达桂州,分道招抚,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

自此,“岭南悉平”!

李靖认为岭南是偏僻之地,距朝廷遥远,隋末大乱以来,未受朝廷恩惠,若“不遵以礼乐,兼示兵威,无以变其风俗”,遂率其所部兵马从桂州出发南巡,所经之处,李靖亲自“存抚耆老,问其疾苦”,当地人无不拥护,于是“远近悦服”,社会安定。

这份功绩,与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七纵,孟获拜服——

也是可以相媲美的吧?

“桂城独秀卫公筑,

使我万里——来追从!”

李靖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独秀”这个用法,可谓是“一箭三雕”

一是说此城筑于“独秀峰”南;

二是说桂林这座城池在岭南“一枝独秀”,也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意;

三来自然是说卫国公李靖自己是盖世英勇,建立不世功勋了。

开元十九年,当今天子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以周朝吕尚(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