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大筒,大铁炮(2 / 3)

们习惯于把事情分门别类,对号入座。

在当时的火器分类中,发射十匁左右弹药的铁炮被称为中筒,而发射三十目以上弹药的则称为大筒。

不过到后来日本人将所有的古代大型火器都用大筒这个称号来一语概括,所以造成了很多人的误解。

匁是“两”之简字。重量单位(日本汉字),相当于一钱,重三点七五九克。大型火器则常用“目”,也通匁。

大筒因为采用的是火绳枪式的击发结构,所以虽然一些大筒的口径非常之大,相当于小型的火炮,但是其本质仍然是与铁炮相同的通过扣动扳机来击发。

大筒的体积相对大炮来说要小的多,威力却也不弱,因此生产也很多。

大筒在被历史所淘汰之后也往往作为收藏品受到欢迎,保存的很多,而且相关的资料也相当的丰富。大筒大部分长度在一米八以下,比起大炮威力较小这是大筒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关于大筒的发射方式,不同流派的做法不仅相同,也受到其所用大筒的限制。大筒较小,故可采用站立抱持的方式发射。多数的相关文献在介绍大筒的发射方式时也采用这种说法。

另有一些大筒的尾部异化为握把,炮手右手握筒尾,左手水平举起筒身,瞄准目标发射。

至于某些体积比较大的大筒,其发射则要麻烦些。在根据某本流传书中显示,炮手以一定角度手持大筒,呈半蹲的姿势,背靠堆起来的米袋作为支撑。

但是关于大筒的发射方式还是存在着一些疑惑。全长二米八以上的大筒,又该是用怎么样的方式来发射呢?

以当时日本男性不足一米六的平均身高来看,人力恐怕难以做到手持发射了。也许是通过将其假设在支架和台车之上的方式来进行发射的。

这就是日本在火枪上走歪了路线,把铁炮规格扩大变成了大筒。

信方之所以用大筒来赐姓,就是为了迷惑别人。只有他清楚这是火炮。

到时候就算是别人知道了如此大威力的武器,他们也以为是铁炮,然后把铁炮规格扩大化。这是信方故意带歪他们了。

大筒三木很熟悉大铁炮,尽管教授别人使用大铁炮,但是准头比较差,而大筒三木出手,准头极高。

信方无奈之下,只得在战时让他来带领大铁炮队。

为了方便大铁炮运输,信方命人打造了独轮炮车,将大铁炮固定在上面,后面把守,再加上轮子可以自主调整开炮角度。

所以,大铁炮队还得背一些支撑跑车的撑杆,以备角度调节后进行固定。

大筒三木这边得到信方的命令,心中大喜,他知道自己立下战功的机会到了!

他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挥舞自己花重金买来的武士刀,挥舞道“小的们,轮到我等出手了!

这一战可是本大爷的初阵,不要丢了本大爷的脸面!把大铁炮支棱起来!”

几名足轻立刻呼喊着推着大铁炮上了城楼上,所谓的城楼其实也就四米高,下面一层高度一米八,足够足轻们站起来了。

大筒三木指挥着两个大铁炮小队登上城楼,然后固定好,将炮口对着狭间口,迅速装填弹药。

这时候,外面的武田军已经有几十人越过了鹿角防线,正在靠近最后的壕沟防线。

很快,大铁炮这边已经装填好了,大筒三木眼睛都红了,他立马高举武士刀,吼道“射击!”

“轰!轰!”

连着两声低沉又震耳的炮声响起,站在鹿角之上的武田家足轻瞬间死伤好几个,竹束也被打烂,后面的队列里也出现了足轻伤亡。

多田满赖正好在上面,当时只觉得一阵尖啸声,一股劲风吹过,还有一股热气,随后他旁边的武士瞬间没了上半身,盔甲也坏了。

那竹束被打碎,碎片溅了他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