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以后,张颖发现系主任以自己的名义申请了一个国家级课题,课题里的所有内容都是张颖在国外研究的内容。
张颖很傻很天真地跑去问系主任,为什么课题主申请人是他而不是自己?
虽然问地很委婉,但是系主任明显很不高兴。
系主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她如果不是以自己的名义申请,在国内,以张颖现在的资历根本申请不到这样级别和资金的课题。
张颖知道他说得也是实情,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不能够跟系主任撕破脸皮。
最后,以张颖加入到课题组,成为主要成员,完美解决这件事情。
只是,张颖不知道,更多的不公平和潜规则还在后面等着她。
课题的另一大半工作,是对国内情况做大量的实证调研和数据分析。
国外的数据也要继续更进,所以这些工作主要落在了张颖头上。
张颖带着系主任的几个研究生,整整一年时间都扑在这个课题上。
特别是课题中期考评的时候,他们更是没日没夜、通宵达旦的整理着材料和数据,会变成报告。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国家级课题顺利通过中期考核,剩下一半的课题经费也到了。
张颖,准备借着这次机会,可以去美国再实地考察一次,这也算对课题的进一步完善。
但是系主任这一次没有同意,他以课题的几篇核心论文正在紧罗密布准备出炉阶段,现在必须留下张颖,更留着经费。
张颖没有办法,只能就现有的资料,整理出5篇论文给系主任。
系主任对这5篇论文很满意,他让张颖再接再厉,带着研究生把剩下的部分完成。
张颖虽然很感谢系主任之前给她这次机会出国游学,但是在课题的事情上,她真的有些累了。
系主任整天就在忙行政,忙人际关系,根本不关心课题和他的研究生。
张颖觉得自己都快成为他做课题的替身了。
而且因为课题太忙,她都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心理咨询,整天埋首课题研究。
从小看人脸色,忍气吞声惯了的张颖,心里虽然气,但是不敢跟系主任作对。
但是,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她真的忍无可忍。
张颖交给系主任的5篇文章,全部发表了,但是一篇也没有署张颖的名。
特别是核心期刊的那几篇,只有系主任一个人的名字。
张颖非常生气,她想去找系主任理论。
但是经过上次,她知道这一切都没有用的,谁让自己是他的秘书呢?
张颖还没有找系主任,没想到系主任先找了张颖。
他告诉张颖,有一个大好消息,因为这个国家级课题做的好,教育部准备在咱们学校再投放一个大的课题,只是要先来学校考察。
晚上人就到,在考察之前,系主任要请他们吃饭,叫张颖作陪。
张颖倒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事情,有些好奇,据说这种沟通交流对拿到课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系主任肯带着张颖参加,张颖一时间就不想再追究文章署名的事情了。
晚上的宴席,几位调研的教育部同事都道貌岸然地迟迟入场了。
系主任和张颖赶忙把他们请到上座。
张颖看到系主任那殷勤的样子,越来越觉得他根本不适合搞学术,越来越觉得中国的学术场就是变相的官场啊。
做学术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搞不定这些部里的人,控制着课题的人,你就歇菜。
怪不得从英国回来的张教授,都拿到了国外的博士学位(国外博士是非常难读的),在国内混了这么多年,却没有拿到过几个重量级的项目。
酒席开始后,系主任一一敬了部里的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