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中药凭什么治病(2 / 2)

家哲学,而道家哲学认为,人得天地之全性,草木得天地之偏性。

人一旦得病,也就整体失去了平衡,就失之于‘偏’了,所谓阳虚阴虚气虚血虚,反正就是整体失去平衡,‘偏’了,而中药各有它们独特的‘偏’性,然后就能用它们来纠正人体的偏性。

也就是人们说的,以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

具体来说,中药有四气五味,四气指寒热温凉,五味指酸、苦、辛、甘、咸,各属于五脏的营养。此外中药又各有自己升降沉浮之性,这些都可以纠正人体之偏。

比如以药性之寒来治人体之热症,以药性之热来治疗人体的热症,等等。

……”

王钟山讲着讲着,发现李嘉根真的在很认真地听他讲,那股认真劲儿让他都感到很有些稀奇了,他讲的这些东西不都是些老生常谈吗?这小家伙读医专时没有学过这些东西吗?怎么还听得像是很有一番心得体会的样子呢?

嗯,其实王钟山讲的这些东西李嘉根自然是知道的,可他就是觉得听一遍是一遍的感悟,听一遍是一遍的收获。

现在他对中药的运用水平提高不快,他觉得一是他对这些中医中药理论理解感悟得还不深;二是对人体之理和药性之理理解掌握得还不够深刻;三是对药物药性的炮制和搭配上欠缺了太多的东西。

而这些问题首要的一点还是对中医中药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刻。

其实中医中药的“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是很形象很直观的,很多时候比西医的理论体系还要直观形象,那人们理解起来为什么还那么吃力呢?

其实就是因为你接受了太多所谓科学的东西,所以在心里就对中医的那套理论深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

你比如中药学中很重要的“取象比类”理论,说人话就是你看到药物的什么直观的特性就直接知道它会有什么药性。

比如,你看到根茎的药可以钻在土地里生长,就应该知道它有通里的作用,如白芍;你看到树枝、树梢柔韧向上,就应该知道它有生发的药性,如桂枝;你看到树皮有包裹的作用,就应该知道它有收敛的药性,如肉桂。

这有什么难的吗?其实一点儿也不难,难的是你怀疑这些道理,所以你就无法深刻地理解了。

王钟山给李嘉根讲了一长排中药学的理论,然后话音一转问李嘉根道“李大夫,我听你对曹老师的病情很有信心啊,谈谈你对曹老师病情的中医诊断?”

“行。”李嘉根也不客气,直接就谈起了他对曹福军病情的中医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