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杨氏新学初显露(2 / 2)

学门前。

万岁营人马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人命,以前就是群亡命之徒,训练之后气势更甚。

放在一群江洋大盗面前,都要吓得他们瑟瑟发抖,何况是一群读书的士子。

至于杨霖,则是峨冠博带,一袭文士打扮,迈步过来。

这一行人刚一出现,老太学们气势就为之一夺,虽然还是憎恶杨霖,但是敢出来挑头的却一个也无。

另一边的太学子,则脸色发红,神情激动,围在杨霖身边,紧紧跟随。

杨霖笑着进到太学内,一阶阶走上山门,半山腰是一个大的广场,中心立着孔夫子的雕像。

在白玉石的雕像旁,已经搭好了台子,众人簇拥着杨霖上台。

“诸位都是太学子,未来要到庙堂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我不过是先行一步。今日我们暂且不谈治国之道,先说说做人二字。”

底下十分安静,就连不喜欢他的,也都想听听状元公有什么高见。

杨霖看了一眼底下士子们,这些人就代表了大宋的未来,是将来的顶梁柱。

若是能从他们开始,革除一些士大夫的糟粕思想,等到他们作为新鲜血液,注入到文官队伍时候,或许能改变大宋死气沉沉而且腐朽不堪的官僚现状。

想到此处,杨霖搜肠刮肚,说出一番肺腑之言

“我浅陋揣摩,人为万物之灵,而人初将,其时懵懵未开。故善恶无辨,皆生存为先。此为心之体,亦为人之本。

心是何物?用孟子四端为要,即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辞让之心皆为良知。

圣人说格物致知,便是希望后世人致本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而无人欲之杂。知而不行,为不知。知而行止,为不知。知是行之始,行乃知之成。知行并无先后之分,而我本人更崇尚行。

古来士人治国平天下之夙愿,亦为无上荣光。为众生善,可为大成。

但能力小为小善,能力大则为大善为良知,不是非得强求自己为大善。”

底下众人,被这一番新奇而且蕴含哲理的说教,讲的似懂非懂,若有所悟。

杨霖干脆在铺着蒲团的台上席地而坐,指着下面说道“今日探讨做人与学问,在场不论官职,我们平辈相称,尽管上台一叙或者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