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信(3 / 4)

看着她走弯路,看着她恍然大悟,看着她改正,然后看着她成长。

在顾敬业看来,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安荔浓还年轻,错,只是一种经历,一种刻骨铭心的学习。

安荔浓是个善于总结的人。对于这次促销活动,安荔浓认认真真的做了个书面总结,然后明确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需要继续加冕。

做的好的地方,以后可以继续。

对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安荔浓则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分析错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

安荔浓每天忙忙碌碌。

和宋婆子一起商量如何在人民群众中推广石河村清河酒,如何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好的口碑。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被大众认可的酒才是好的酒。

在需要的时候还要去供销社帮忙卖酒。

自从有工厂和石河村预定了大量的腊肉腊肠和各款酸菜后,其他工厂也闻着味儿过来。只有服装厂和布料厂等一些女工比较多的工厂预定了一小批清河酒外,其他的工厂主要预定肉和菜。

没办法,大家还是更喜欢浓烈似火的白酒、高粱酒。

相对于清河酒,石河村的肉更让大家喜欢,预定了一批又一批。安荔浓赶紧给安国邦打电话,让他多养猪,多养猪,多养猪。

安国邦怎么办?

当然是赶紧买猪崽去了。

顾敬业看着安荔浓忙忙碌碌,而他则在京市走走看看,找找曾经熟悉的地方,可惜很多地方都已经物是人非。

偶然也会遇到曾经的同事、朋友,然后说说话,聊聊天。

顾敬业也抽时间去送了信。还在胜利农场在石河村的朋友知道他要回京市,就请他帮忙偷偷给家里的亲人家人送个信。

很多人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受到了影响,有人选择断绝关系,有人选择默默承受,祸福与共。

大难临头,有人选择‘各自飞’,也有人选择同甘共苦。

顾敬业带回不少信,有人因为受到了影响也下乡去了,失去了联系;有人以‘没有关系’不联系而拒绝接;也有人刚接过就扔了,不愿意看一眼;也有人捧着信哇哇大哭

人生百态。

世态炎凉。

顾敬业什么都没有说,有回信的,他等,他带。

没有送出去的信,收着。

被人扔掉的信,捡回来。

看到顾敬业带着大叠信回来,安荔浓意外,“这么多回信?”

“咦?”

安荔浓很快就明白,回信只有三封,其他都是没有送出或者捡回来的。

“这?”

突然的,安荔浓也不知道能说什么。

多年过去,生活慢慢稳定下来,谁也不希望因为这一封信而打破生活的平静。

能理解。

只是,心口莫名的觉得郁闷和沉重。

相对于安荔浓,顾敬业的心情更平静,收起信后该干什么干什么。

石河村清河酒的促销在继续,把酒、肉、菜换成了钱寄回石河村。

安国邦收到钱后,一部分投入修路,一部分用来买挖掘机开荒,一部分用来建艾贴作坊,还有一小部分用来投资学校建设。

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虽然投入不多,但细水长流,再多的开销也要紧着孩子的学习。

酒,一批批的从石河村运出,然后钱一笔一笔的寄回。

安荔浓在外面赚钱,安国邦在石河村搞建设。

石河村的荒山一个接一个地被种上了青梅树,看看山上的青梅树,再看看村里的酿酒作坊,村里人就觉得生活有盼头,觉得生活幸福。

即使每天要上工,即使每天都很累,但大家也依然精神抖擞,笑容灿烂。

以前,因为村里穷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