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之处,不要俘虏,不要缴获,所过之处,成年男丁和牛羊全部杀光。。就算不能一时取胜或是埋骨异乡,也要竭力让契丹八部元气大伤,十数载内不能成为边患所在。诸位可有随我一同赴难的决心呼?”
“扫灭胡虏,唯见太平。。”
“长车踏边,再造天威。。。”
在场的诸将却是纷纷露出某种神往、期许和决然之色,而争相齐声应道:因此,随后这支万余人的辽东派遣军,很快在加速起来的急行军当中,不断地抛下一路多余的物件,而箭一般的杀向了潢水链接的另一条支系——土护真河,上游的大青山冬营和王庭停驻的大板围城而去。
然后,又在一路上留下了无数嚎哭不已的营帐,以及用牲畜和壮丁尸体所铺就而成血色斑驳的行程。
与此同时,周淮安所在的巡游队伍也乘着车船,沿着天平军境内郓州的漕河故道,驶入了波涛滚滚的黄河水道当中。
当然了,在行经尚且还没有因为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像后世那么昏黄浑浊而显得有些青黄相间的黄河水面上时,周淮安也不由诗兴大发的再度抛出一首即兴(剽窃名人经典)之作来: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宋,元好问)
而作为同行的,赫然还有白衣卸甲、轻骑简从过来觐见的朱老三等人。这也是在江州境内那次在江上的偶遇相逢之后,时隔多年之后第一次重新相见;但是在此之前的神往和交流却是已经持续了不知道多少回了。起码从某个角度上说,周淮安早已经对他无比的了解和熟悉了。
再加上,还有他的兄长朱存居中缓颊与调和、活跃着气氛,所以再次见到他的时候,很快就从充满敬畏和拘谨的生分,再到到保持距离的客套和礼敬,慢慢变得熟稔和亲切起来了。而他也亲自带来了一份名册,那些他心腹班底和亲信人等几乎都跃然其上。
而其中大多数都以宣誓上书的形式,主动响应了太平军对外的征拓事业,而表示愿意以一个小头目的身份绵尽薄力;只有少数个别人选择了带着多年积攒的身家和由他馈赠的资材,就此太平军指定的大城邑里去重新开始富家翁的生活日常。
此外,还有一些属于太平军方面已知的,却没有出现在上面的名字,按照他隐晦表达的意思似乎是永远就不会再出现了。而麾下那些普通士卒的遣散和淘汰工作,他也完全交给了坐镇河南境内的张居言,而就此不闻不问的撇清了干系。
因此,最后能够被保留下来的,主要是这些昔日东都军的将领们,常年追随在身边而形成相对稳固依附关系的亲兵家将部曲;加在一起大概还有三千多人;也是这一次响应域外开拓的主要武装力量。对于这个结果周淮安就更加满意了。
至少他愿意做好这个表率的话,那自己也不介意给他在这个时空里一个相对体面和优待的结果。方然了,继续在新朝体系下掌握实权是不可能了,但是在对于境外征拓上,他还是相对年富力量的可以继续发挥一些余热的。
当然了,随着周淮安的巡游队伍一起进入河北境内的,除了作为扈卫的亲事左营(2000员)和第一军五个战兵营之外,还有从河南各州后续集结起来,装备精良而整好以暇的四十七个营头,约三万五千大军;以及相应足够半年持续作战所需的粮械物资和两万多民转运夫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