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在想方设法为袁公路复仇,想必也可以理解我们的选择。一时敌我,不足为虑,可若是被他看轻了,将来总是低人一等。关东人本来就看不起凉州人,如果连复仇的机会都放过了,还有什么脸面可言?你希望青儿被人轻视一辈子?”
董越眉梢挑起,抬起头,看着贾诩,羞愧难当。
贾诩没有再说,他举起酒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又将酒杯重重地顿在案上。“我知道,吴王善战,让你独自迎战,损失会很大。这样吧,这件事是我作主,所有的损失由我来承担。你不是可惜那三万石盐吗?我赔给你,我不仅给你三万石盐,我把整个河东给你。你去河东,弘农给我,如何?”
董越又惊又喜,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贾诩斜睨着他,嘴角微撇,毫不掩饰眼中的不屑。董越心中一动,忽然警醒,不禁暗自责备。可不能答应贾诩,这要是传出去,他麾下的将领谁还会看得起他,说不得都要跟着贾诩跑了。再说了,贾诩在河东经营了六七年,又岂是他想接手就能接手的,到时候河东没吃下去,弘农又丢了,可就亏大了,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
“文和,这……这不行,怎么能让你一个人迎战吴王呢?”董越拍着胸脯。“还是老规矩,我们并肩迎战,不分彼此,你出主意,我们上阵砍人。我也不要河东,到时候你补偿我的损失就行。”
贾诩一点也不意外。他知道董越没那胆量接手河东,就算董越真的接了,他也能让董越再吐出来。对付这些粗人,他有的是办法。只是得意的同时,他心里又有些隐隐的不安。如果李儒说的是真的,在孙策的眼里,我是不是和董越、牛辅一样愚蠢,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下而不自知?
“文和,你说,如果吴王来攻,我们该如何迎战?”见贾诩出神,董越急不可耐地请计。
贾诩回过神来,从容说道“我刚刚和文优先生商量过了,放弃函谷关。”
“放弃函谷关?”董越愣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然后呢?”
“且战且退,先退到陕县,不行就退到旧关。如果有必要,我们放弃整个弘农,退往河东。孟超,我说把河东给你,绝不是说笑。只要能活下来,别说弘农,就算是河东,甚至整个并州,我们都可以放弃,就看他们敢不敢来拿。”贾诩冷笑一声“当年跟着董公征战,我们一撤千里的时候多了,你不会忘了吧?”
董越恍然大悟,在心里压了很多天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放下了。对他来说,弘农并不是好地方,夹在孙策与朝廷之间,现在又多了一个袁谭,谁都得罪不起。既然贾诩主张撤退,又承诺将河东给他,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退出弘农,让孙策和朝廷拼命去吧。
董越越想越开心,一拍案几,震得案上的杯盘丁当作响。“文和,听你的,就这么干!”
鲁肃一手撑着案,一手端着酒杯,轻轻摇晃着,不时瞟一眼辛毗。
辛毗低着头,背着手,来回踱步。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书,是今天刚收到的命令。收到这份命令之后,辛毗就陷入了长考,此刻文书随着他的步伐上下晃动,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敲打他,催着他前进。
鉴于贾诩和朝廷眉来眼去,联盟解体,孙策要求他们进兵弘农。孙策没有提具体的要求,他们却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做通盘考虑。李儒经过时,和他们见面,曾谈到贾诩的用意,希望他们能够体谅,不要逼得太紧,免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们不这么想,贾诩贪得无厌、不识抬举,应该给他一点教育。
可是辛毗也清楚,弘农不好打。从形势上说,也不能打。
函谷关向西就是潼关道,古称函谷道,三百余里,依山傍河,皆是险要,函谷关、陕县,崤山、砥柱,没有一处是好打的。就算一路顺利,势如破竹地占领弘农,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