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死。
除此别无选择。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李恪所知道的一些历史知识,他能肯定长孙无忌很迷恋权势。
虽然,现在的他对于权力看的很淡薄,那是因为李世民是大唐的皇帝。
他跟在李世民的身边待的太久了,很了解李世民的性格。
他知道李世民讨厌贪恋权势,爱慕虚荣的臣子,即使是他有才华,只要贪恋权势,爱慕虚荣就不会得到特别的重用。
就像李世民对待侯君集一样,侯君集有才,但终究只能在京城做一个将军,不能统管一方的军政。
就是现在让他编练新军,如果不出长安城,侯君集依然只是一个闲职在京城的大将军而已,没有多大的权势。
所以,他把自己对权力的迷恋隐藏的很深,不让李世民发现。
如此,李世民会更看重他,会更加重用他。
就像贞观二年他请求李世民罢免自己的尚书右仆射一样,他这是以退为进,赢得李世民的好感和信任。
才会在李世民病故的时候视他为心腹,托孤给他。
当初他追随李世民的时候就可以看的出来,他是一个有心计,城府很深的人。
起初他只是跟随在李世民的身边,想施展自己的才华。
可是,等到李家有实力了,有资格推翻隋王朝的时候。
他果断的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李世民。
大唐立国之后,通过李世民实力的不断增长,他又不止一次的给李世民策划夺取太子之位。
并且,亲自策划了玄武门政变,让李世民顺利的入住了东宫,然后登基为帝。
之后他又干了什么呢?
扶持李承乾成为太子,成为了大唐未来的皇帝。
为什么是李承乾而不是李泰呢?
因为,李泰聪慧,不会受他摆布和限制。
而李承乾懦弱的性格决定了什么都会听他的。
但是,后来随着李承乾慢慢的长大,对于他的摆布和训斥开始做出了反抗。
就是这个时候,他又觉得难以更好的控制住李承乾,所以他便舍弃了他,转而支持李治。
因为,那时的李治岁数还小,他很容易控制。
即使李治能够登基为帝,他相信没有根基的李治更容易受他的摆布。
李恪想到这里,不由的微微一叹,为李承乾可惜。
当时,如果长孙无忌能够不舍弃他,始终如一的支持他的话,以长孙无忌的手段和智谋,皇位一定会是他的。
可是,这只是一个如果,根本不能成立,只能说是李承乾的悲剧而已。
因为,他没有真正的了解长孙无忌这个人,没有了解长孙无忌支持他背后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