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6章666.666(2 / 3)

定,完全是以方便老百姓来设定的,是非常人性化非常亲民的。

那么为何会造成现今这种状况呢?

原因在于单位不同!

古代丈量田亩,长度单位不是米,是丈,而一亩是60平方丈。

60,这是一个整数。

这个整数也是很有讲究的一个整数。

60这个数是最方便老百姓的。

首先,60平方丈的田地,大小很合适,这么大田地的粮食产量,能保证一个百姓基本的生存需求……饿不死。

假如亩产300斤左右的粮食,上交一半,还有150斤,一年下来,一个人省着吃,是可以饿不死的。

是饿不死,不是不挨饿!

丁亩,这两个词为什么经常连在一起说呢?一丁一亩,老百姓饿不死,就不会造反了!

老百姓心里也会有数,要活命,家里有几口人,就最少要有几亩地。

只是可惜,老百姓太纯朴了,连这个底线也坚守不住,辜负了先哲的一番苦心……

其次,60这个数能被2,3,4,5整除,方便分割。

再次,60这个数字对古人有特殊的意义,一个甲子60年,代表一个轮回。

活到60岁,圆满了,可以死了!

超过60岁,便是多活的,赚了啊!

所以,任何一样传统能长久地流传下来,都是有其道理的,都是符合某种规律的。

叶青思量着,自己划分亩的大小,起码也要遵守着两个原则,一、方便分割,二、种出的粮食足够一人吃饱不挨饿。

作为穿越者,怎么着也要比古人进步一些吧,那么目标就不能局限于“饿不死”,而是要“不挨饿”!

现在,自己搞的基准单位是米。

这么一来,米这个单位不好搞啊。

按现代亩的大小来划分的话,666.666不好分割啊。

定600平米为一亩,又有点小啊!

现在的稻谷产量低,600平米大小的田地,每季180来斤稻子,一个人吃不饱啊。

那么,翻倍,定1200平米为一亩!

嗯?!

按现在的产量,亩产每季便达到360斤稻谷,一天一斤,能吃饱,还有富余,另一季的上交,年景差,哪怕洪水淹掉一季,到时免掉要上交的一季,也饿不死人,很好。

并且,将水田的边长划分为30米乘40米,田亩的对角线就是50米,勾三股四弦五,族人便人人懂得勾股定理了。

妙啊!

这有利于推广数学,有利于提高族人数学素养。

叶青并无高深的社会学知识,不过,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做事,终归不会错的。

他只需紧记衣、食、住、行四个字,路就不太会走偏。

他将大量麻绳,扎上红绿标记,红色标记间距30米长,绿色40米。

田埂一米宽二十公分高,水沟一米宽五十公分深,并排两块田共一条水沟,田间水沟南北走向。

在地势稍高的北段上首,挖一条东西向的宽度十米的人工河,蓄水。

然后,挖沟,筑田埂,水沟两边便是田埂,土也不需要转移,铲子切出来的带草根的土块直接整齐地码放在水沟两边,稍加修理,便是田埂了。

有青铜铲子、镐头,干起来很快。

十天时间,水沟挖好,田埂也筑好。

十米宽、两米深的人工河,长度近500米,工程量有点大,一万方土,一百人施工的话,每人要挖一百方土。幸好这里不是老土,都是河水泛滥冲积出的浮土,挖掘比较轻松。

每人每天大概能挖五方土,挖好需要二十天,算上搬运的话,就要四十天了。

在插秧前挖好是来不及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