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全长12700多里,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万里长城。
今天,长城再也不是军事防御措施了,而成为连接世界人民友谊的纽带。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这时,有个游客问道“明长城有什么特色啊?”
文美女道
“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严密。
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
而长城在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目的虽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时还起到了其他的作用。
第一就是军事作用,第二则是经济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屯田的开发和北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此外,它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了对外开放。”
说到这里,文美女朝问问题的游客看了看,意思是说您满意吗?
那位游客满意地点点头。
这时候,旅游巴士穿行在八达岭崇山峻岭之间,文美女说
“各位朋友,大家有没有觉察到我们的两边都是山?
现在正在两山之间的夹沟中行进,这条所谓的沟就是京都大名鼎鼎的关沟。
关沟长40里,是北上蒙古高原的必经之路,辽代的契丹人、金代的女真人、元代的蒙古人都是从这条路打进北京而坐主天下的。
这条山沟不仅是军事要地,而且风景优美,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叠翠’就是指关沟内居庸关的山水风光。
说到居庸叠翠就要说到居庸关,它是长城上一座关城的名称,位于关沟中,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居庸关的关城中有一座汉白玉筑成的高台,称云台,为元代遗物。
现在由于修了八达岭高速公路,所以看不到了。
不过,看不到也没关系,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嘛’,所以,我来讲景,大家听景。
云台的门洞内刻有精美的四大天王浮雕,最著名的是内壁上有用梵文、藏文、八思巴蒙古文、西夏文、维吾尔文、汉文等六种文字刻写的《陀罗尼经咒》等。
那么,为什么要在此处建云台、刻经咒呢?
大家都知道元朝的皇帝是蒙古人,夏天他们要从北京返回自己的老家——蒙古大草原去避暑,关沟是自京都去蒙古高原的必经之路,当时又没有汽车、飞机,皇帝要回家看看也不是件容易事儿。
自京都到蒙古大草原一天是到不了的,而皇帝又不能在半路露天而宿,所以要在半途中为皇帝建行宫。
原来在云台之北建有大明寺,寺内便是皇帝出关前的临时住处。又由于当时山路崎岖危险,野兽出没无常,所以又雕四大天,又刻经咒,为了保佑皇帝及过路者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