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朝廷的领导,不再搞事,那么这块地盘也可以放给桓氏一族自理,朝廷不会干涉。
按理说,做一个土皇帝不是很好吗?
是啊!
一开始是很好,但是时间长了,那种被朝廷和更广泛的范围内的同僚们疏远,看不起的感觉,还是让桓氏一族的人很是别扭,心里不舒服。
人毕竟是社会化的生物,他们还是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的,而司马家是没希望了。
他们对桓氏一族的忌惮是天生的,根深蒂固的。
而王谧就没有这个方面的顾虑,他并没有对桓氏一族有成见,将来,如果有新的朝廷的话,那么以往的恩怨就可以算是一笔勾销了。
更不只是有仇怨,甚至还是有恩情了呢!
毕竟在襄阳的时候,桓老爷子就以他独特的嘻嘻哈哈个性和王谧结下了比较深刻的感情。
也算是有了兄弟情义。这以后,在王谧那里,荆州兵也好,谯郡桓氏也好,也算是有了面子。
这还不说,桓老将军还注意对人才的培养。
比如徐羡之之类的年轻人,就是在他的提拔之下被派到建康城来投奔的。
这都是桓冲精心挑选出来的人才,既然没有回程的意思,那就说明,徐羡之得到了王谧的认可。
这样一来,桓老爷子也放心了。
接下来,他们桓氏一族的人才也不能落后,必须也扒拉出来几个,送到朝廷上。
这样以后,在新建立的朝廷上,才能够更有话语权,也能算是跻身朝廷重臣了。
而桓冲用心良苦选出来的人,自然是相当的优秀了。
绝对的人才,还非常年轻。
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桓冲的眼里,这一位少年可是比徐羡之更优秀了。
绝对是他桓氏一族的千里驹,他有自信,只要是王谧见了他,一定会非常欣赏的。
根本就没有不喜欢的理由。
而此刻还在建康城忙碌准备的王谧,也收到了京口那边送来的消息,他不得不佩服,他这边送去的消息恐怕还没抵达荆州,桓冲就已经来着大队伍赶过来了。
这只能说,是心有灵犀。
不等王谧召唤,桓冲就知道,北伐即将开启,这场大战,绝对少不了荆州兵出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桓冲对于王谧的爱好是了解的相当清楚了。
除了他自己,桓伊也被他拉上了。
这也太贴心了!
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桓伊还在江州镇守,而现在就可以一同赶赴京口,和王谧汇合,这就说明,他也是很早就启程了。
这样就太完美了!
正合吾意!
桓冲性情舒朗,是个做主将的好材料,至少,他可以让手下的士兵都保持一个昂扬的心态,效忠于他。
但是,论及打仗的战术,老实说,和桓伊还是无法相比的。
桓伊年轻,前途无量,人也机灵沉稳,这些都是他硬件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熟练运用各种战术的头脑。
上一次,在襄阳战场上,王谧就已经看出来了。
这一点,从后世对他极高的评价各种褒奖之中也可以看出来,后世的种种美誉,可以保证桓伊的人品,算得上是非常的高尚了。
于是,王谧可以放心大胆的重用他。
这也是他着力和荆州兵联合的一大原因,荆州包括谯郡桓氏也还是有人才的。
只是,他们一直都和中枢朝廷很疏远,就算是有人才也没有用武之地而已。
而现在,王谧和桓伊的关系很好。在他的激励之下,一直以来平淡度日的桓伊也燃起了斗志。
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