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纺织业变革的前兆(2 / 3)

朱见济已经不关注他大伯如何了。

因为他不值得了。

比起高高在上的太上皇下场如何,他更关心下面的老百姓怎么样——

比如说皇庄的发展进程。

现在已经四月份了,距离皇庄建立,过去了近三分之一的年头。

作为皇庄主体的农户合作社表现良好,因为有小太子给农人们兜底基础的衣食住行,待遇远远超出以前的地主老爷给的,所以农人干活都很卖力。

他们都不想被赶出皇庄。

像他们这些底层的庄稼汉、逃籍人士,哪里找这么可靠又大方的老板?

甚至还有人大着胆子找上管庄的宦官,问他能不能跟东宫签长约,能卖身最好,搞得朱见济都不知道说些什么。

而朱见济派去指导农业生产的宦官们也算尽心尽力,将太子发下的天书内容认真的实行在敷上了肥料的土地上。

虽然他们不能了解其中真意,但上司发话,自己照办就是!

到目前为止,皇庄范围下的田地开垦良好,禾苗长成了一大片颜色可人的“青青草原”。

有经验的农人全都断定,只要天灾不来,今年一定会是个丰收年,而且收成会比往年高出不少。

农人们把这些都归到了小太子身上,夸赞太子就是那照耀田野的明亮太阳!

如果不是太子保佑,了老多的工具,他们哪里能种出这么好的庄稼?

可实际上,朱见济给他们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按照正常农户的配置准备的,没有超出。

因为他的目标是促使全国各地的农民抱团建社,皇庄的土地是实验点,不能搞什么特殊待遇,顶多是在组建初期,会承担一下农人生活需要的基础物资。

等到一切走上正轨,农田丰收个一两次,大家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了,朱见济的补贴也会慢慢缩减。

而农人们之所以会感觉小太子给的多,那是因为他们都被聚集在一起,各自被分派了不同的任务,没必要人手一把镰刀锄头。

只要负责这个任务的农人拿的到自己需要的工具,他们就会感觉自己不缺什么。

这也是人最初团结一起互相协作的原因。

在大家资源都不充足的情况下,搞集体化才是最省钱省力的方法。

可惜人一多心就大,日子好过以后,每个人都会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容易产生各种矛盾。

好在眼下,朱见济并不需要开动他聪明的脑袋瓜,去面对这个后世无数大佬都苦恼的问题。

他只需要想尽办法,让封建时代的老百姓实现吃得上饭,偶尔还能吃肉的梦想。

除此之外,农夫家的孩子也被朱见济送去了参与过宝船制造的养老匠户那边当学徒,用于培养新一代的造船人才。

现在的大明很多方面都缺钱用,像造船下海这种耗资巨大的工程显然是做不起来的。

但以后可不一定。

朱见济想着皇庄那边的各种事情,然后翻到了一张新的报告,上面记录着研究小院那边的最近动态。

纺纱机还是没有制造出来。

大明的祖传工匠们肯定是不缺手艺的,但他们找不到灵感。

有的时候,这玩意儿还真不能少!

幸好没有了先进的纺纱机,忠诚的研究院人才为了不辜负小太子的期待,成功攻克了另一样被朱见济悬赏的东西——

飞梭。

一种能让织布效率迅速提高的神奇物品。

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由于飞梭的问世缩短了英国布匹织就的时间,从而使得织布的上游工程纺纱成为了整个纺织业中的短板,促进了珍妮纺纱机的出现。

而现在,飞梭终于被朱见济从一个老农妇身上刷了出来。

他高兴的对着报告露出了发自真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