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明国不臣,难道就任由其嚣张下去么?”窝阔台对于阿拉海别吉的警告不甚满意,语气不满道:“我们蒙古儿郎征中原,征西域,灭数国,伐百城。如今却对一竖子束手无策耳?”
“父汗,儿臣以为,明国虽对我们蒙古有不臣之心,却是不敢反叛的。所谓先易后难,中原的夏国与金国较之明国而言,更易攻取。因而不若先取夏国与金国,到时候再以中原物力,胁迫明国臣服。”监国时,阿拉海别吉也是用这样的法子对待明国。
比如在山东之战上,就没有跟明国完全的撕破脸。哪怕现在汗庭的主力已经回归了,她也不觉得可以用全部的兵力去啃下明国这个硬骨头。
窝阔台没有亲眼见到明国的厉害,所以还是对此持有异议。并且他觉得,既然明国的火器这么厉害,那就更要加快征服明国的脚步了。因为明国扫平了,其制作火器的火器的匠人,也就全部归于汗庭了。
这样在扫荡中原的时候,也会更加的顺利。
成吉思汗只是听着,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决定。而是让阿拉海别吉再说些明国的事情,从而增加对明国的了解。
远在上京的兀鲁图斯是不知道那位大伯父的心思,但对于自己在阿勒坦山脉埋下伏兵的事情,还是有些担心。他不是怕事情败露,而是担心夏国那边的布置不能如期推行下去。那对整个明国的发展大计,都会受到影响。
于是在他心心念念的时候,夏国中兴府。
这座不曾遭受过蒙古劫掠,却数度经受围城之苦的夏国都城,依旧在帝国的余晖下,维持着一个国都该有的体面。
哪怕一墙之隔的城外,饿殍、流民无数,但城里的百姓们,依旧过着还算能饱腹的生活。且在宫城里,更是歌舞声乐不休,夏国的国主李遵顼根本不知道,一场事关自个儿的弥天大祸已经来临。
此时大殿内,李遵顼坐在上首,一边看着歌舞,一边观察着下首蒙古使臣孛秃的反应。
这是汗庭主力返回漠北后,第一次派遣使臣入夏。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让夏国就阿勒坦山的埋伏事件做出解释。同时也会狮子大开口,索要巨额贡物云云。
对此,早已被汗庭吓破胆的李遵顼自然是什么都听汗庭的。面对斥责,只哭诉说自家遭人陷害。对于那些修路造反的民夫,也会加大力度镇压。并且还会交出国内的数位军将和大臣,让其跟随孛秃前往漠北,接受汗庭的斥责与惩罚。
当然,美人、珠玉宝器什么的,也肯定不能落下。这么好一顿的委曲求全,孛秃这边的态度也就和缓不少了。
其实汗庭那边也没拿定主意认定夏国是埋伏事件的元凶。
而且汗庭现在刚刚回到漠北,需要一段时间的修整。并且对于未来的线路问题,也没有明确。无论是夏国、金国还是明国,都是下一步需要选定的攻击目标。一时间,也没有指定是谁。
对于李遵顼的委曲求全,完全附蒙的国策,朝中不满的是大有人在。因为这些年随着蒙古进攻金国,夏国国内的民生凋敝得厉害,各种民乱也是层出不穷。
除了一些有军镇守着的大城还维持着基本的秩序,城外数里,就几乎是各自为政了。而且很多百姓为了逃脱沉重的劳役和赋税,也都往山林逃了。
特别是随着夏国和明国的交好,明国的商队和商行持续性的涌入,人口买卖的生意就越来越红火了。很多夏国百姓也担心去了明国的日子不见得比夏国要好,但是为了心中仅有一点的希望,还是愿意将自己卖给商行,从而踏上前往明国的旅途。
于是很多夏国百姓就有了更好的去处,那就是明国。
为了更加促进和鼓励夏国的移民,明国官府那边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居住在明国有段时间的夏人进入商行,再让他们返回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