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3章 《三表法》(3 / 4)

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用后世的话来说,不外乎以下三点。

——有本之者,便是以过往的历史经验教训来判断,这样做,是否合乎圣王之道?

——有原之者,则是以当世的现实状况来看,这件事,是否符合普行价值?

如果通过这两点,都还无法判断出一件事的好坏,也并不是说,这件事就不能做了。

按照《三表法》的第三表,即‘有用之者’,对于历史经验无法佐证、当世价值无法判断的事物,也还有最后一个办法作为参照。

——实践得真知!

先把事情做出来,通过效果,去判断一件事物的好坏!

这,才是墨家学说的核心——《三表法》的正确解读:历史的经验、现实的观察、实践的结果。

也正是这三点,凭借一个《三表法》,将墨家的思想核心,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了刘盈这个后世来客面前。

《三表法》,究竟如何?

就刘盈看来,毫不夸张的说,无论是任何文化背景下,处于任何历史时期的任何一个群体,都可以将《三表法》,作为针对任何事的判断标准!

无论是行商还是从政,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遇到拿捏不准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三表法》得出结论!

甚至于就连刘盈本人,在日后代天牧民,为天下王的时候,都可以通过《三表法》,来判断一个政策的好坏!

——根据历史经验,这件事做了,大概率能得到一个什么结果?

——根据当代的实际状况,这件事,更可能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

实在不行,那就先实践,通过小范围的实验,得出事实给出的反馈!

想到这里,刘盈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即便到了后世的新时代,华夏民族的处事方式,似乎也依旧同《三表法》不谋而合······

“华夏文化的底蕴啊······”

回想起前世,因历史教训而伟大复兴的华夏民族;根据实际状况,一点点‘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央官府;以及那一个个明显利国利民,却依旧被掌权者小心翼翼的试行于某个小区域的‘试验’政策,刘盈怀念之余,不由衷心的发出一声感叹。

从对《三表法》的欣赏和思考中回过身,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眼前的准墨家钜子杨离身上,刘盈的面容之上,不由涌上一抹善意的微笑。

——杨离问刘盈‘这三个东西作何用途’,实际上,并不符合《三表法》的内容。

根据《三表法》的最后一条,即‘有用之者’,杨离无法通过历史经验、当世状况判断事物好坏时,本该先去实践。

先把东西做出来,再通过取得的效果,去判断好坏。

而现在,杨离却并没有先实践,而是‘偷懒’的直接问刘盈:这三个东西,究竟作何用途?

对杨离这个‘偷懒’的举动,刘盈心中自也是明白:杨离,并非是真的想偷懒,而是想借着这个机会,给自己推销一下本门学说而已。

对于杨离的问题,无论刘盈给出的答复是‘用来振兴民族’,还是酒池肉林,杨离下去之后,都必然会严格遵照‘有用之者’,把这三个东西做出来,再亲自判断其好坏。

而从刘盈此时的感官,以及对《三表法》的思考来看,从某种程度上,杨离方才对本门学说的‘推销’,无疑算得上是十分成功······

“即墨翟之说,有《三表法》以为准则,朕自无大费周折,制享乐之物,以坏杨丞吏声名之理。”

淡笑着道出此语,刘盈便稍走上前,来到杨离身边,指着杨离手中的绢布,将自己的‘发明’细细道来。

“此人畜之粪便、秸秆合制之物,乃孤览一上古残卷所得。”

“残卷言:此物,名曰‘农肥’,施此农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