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4章 会咬人的狗不叫(3 / 4)

敢惩治’者?!”

“独卫满尚且如此,于匈奴,吾汉家又当若何?!”

“俯首称臣乎?”

“若果真如此,吾汉之风骨何在?”

“外于蛮夷当面,内当万千隶属,朝堂,又颜面何存?!”

说话得功夫,吕雉面上轻松之色,已是被一抹深深地忧虑,和些许严肃所取代。

“自吾脱困而返长安,又太祖高皇帝心生易储之念时,吾便几次三番言教于吾儿:掌权者,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纵山河颠覆,乾坤倒转,亦当自持。”

“此,谓之曰:君心难测。”

“今日朝议,诸韩使者入朝,百官公卿、元勋贵戚当面,吾儿怎可遗如此大错???”

听着老娘愈发严厉起来的语调,刘盈根本生不出反驳的念头,只满怀羞愧的低下头。

这,就是‘政治姿态’存在的意义。

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秦王喜武夫,举国皆壮士!

政治姿态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以相对隐晦,又尽量直白的政治语言,告诉每一个需要得到指示的人:对于这件事,我持有这样的态度。

而在讲究阴阳平衡,非常担心‘物极必反’华夏文明背景下,掌权者的政治姿态,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和实际状况唱反调。

例如某一段时间,华夏君王张口闭口‘仁义道德’,话里话外‘和平安详’,那必然是华夏文明正处于对外开拓的上升期;

在这种情况下,君王话里话外透露出‘要和平不要战争’,却并非是真的想要扭转局势,而是想要借着这个政治姿态提醒治下臣民:注意分寸,一步一步来,步子大了容易扯着淡。

反之,若是华夏君主张口闭口‘赳赳武夫’,茶前饭后‘国之干臣’,也必然是华夏文明,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低迷期。

而在这种时候,君主摆出一副鹰派的架势,也并不是真的想对外开拓,而是想要借此提醒朝堂:你们这窝里斗,斗的可有点过了啊~

这就像后世,那句著名的西方俗谚。

——冲你龇牙的,大概率是弱者;和你谈笑风生的,才是真正的强者。

又或者,用后世那则华夏俗谚来说,就是:会咬人的狗不叫。

说的再直白点,政治姿态对于掌权者的意义,就好比油门和刹车;

当政权的‘车速’过快时,掌权者需要踩一脚刹车,以保证政权更平稳地‘行驶’;

反之,当政权止步不前,则需要掌权者稍微踩一脚油门,好让这辆‘车’动起来,而不是烂在原地等死。

类似的状况,即便是在后世的新时代,也屡见不鲜。

——手握镇国重器的几大流氓,见谁都是和颜悦色,甚至能恬不知耻的说自己是‘和平使者’;

倒是那些弱小者、恐惧者,反而会整天宣扬自己强大的武力,最终,却引来一阵核蔼可倾的嘲笑。

而现如今,汉室这辆‘车’在匈奴这道‘槛’前,本就是原地踏步,驻足不前的状态;

在这个前提下,作为掌权的刘盈若是再踩一脚刹车,那从今往后,汉室这辆‘车’,恐怕就再也开不过匈奴这道‘槛’了······

“儿臣,知罪······”

想到这里,刘盈终是苦叹着再告罪一声,又对老娘沉沉一叩首,表示自己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当然,如果撇开认错的意图,刘盈这一叩首,其实还带着些感谢的意味。

——感谢吕雉,在刘盈错误的踩了一脚刹车之后,硬是重新踩上油门,让汉室这辆‘车’的轮毂重新转了起来!

好在吕雉的神情,在刘盈再次告罪之后渐渐回暖,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怪罪刘盈的意图。

若是知道刘盈想要感谢自己,吕雉甚至很可能会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