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 场刊出炉(2 / 2)

媒体综评网站收录其中,成为电影正式上映之后的评分;但在电影节的时候,组委会都会一份官方场刊,刊登评分。

每一年,组委会都会邀请不同地区不同媒体的不同影评人入驻场刊,一般来说是八位到十位影评人,然后由他们打分,最终得出一个官方场刊的平均得分,作为指导性的参考。

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评审团的性质是一样的,几乎每年的影评人都会更换,即使是同一个合作媒体可能也会改变影评人,如此方式就是为了确保评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但因为影评人的数量限制,所以场刊评分代表的也是少数人的意见,不一定就能够决定奖项走势——

三大电影节上,场刊最高评分的作品结果在颁奖典礼上颗粒无收的情况,数不胜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而且,场刊最低评分的作品拿奖的情况也出现过好几次。

这也是艺术电影的魅力,电影节欢迎不同的声音涌现。

当然,电影节的官方场刊只有一份,但列入参考名单的场刊却不止一份,不同地区的影评人也都组织了自己的场刊,因为地域文化差异,喜好必然不同,场刊评分也不同,对于发行商的参考价值自然也不同。

但其中,瞩目度最高的,无疑还是官方场刊,每一年都不例外。

一大清早,沈言书就早早起床,前往酒店大堂领取官方场刊,结果却发现已经有记者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纷纷笑容满面地打招呼,然后亲切地套近乎。

“怎么样?导演昨晚休息得还好吗?”

“导演昨晚心情看起来如何?”

“导演起床了吗?”

沈言书稍稍有些拘谨,他从来都没有感受到如此关注过,有些不太适应,但他也知道记者们巴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

“导演心情很好,昨晚前往沙滩电影院观看了一部电影,一直到凌晨时分才回来,他很喜欢那部电影。”

“所以,今天的圆桌采访不用担心。”

沈言书让记者们安心,但记者们的关注重点却是,“沙滩电影院?”“导演昨晚去沙滩了?”“导演今天还有前往观看电影的计划吗?”

显然,他们都希望能够在私底下接触陆潜,脱离工作场合展开私人交谈,也许这样就能够挖掘到一些独家。

沈言书拘谨地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些问题,而是拿起场刊,朝着记者们示意一下,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低头一看场刊,数字就已经映入眼帘: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