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最终爆发更大规模的碰撞。
这也让张硕有了危机感。
平果之前在围脖上发问diss麦粒x1,嘲讽麦粒x1的芯片、操作系统都不是自研,虽然遭到华夏网友的抵制,但也确实是事实。
芯片方面。
随着明年的烛龙芯片问世,应该很快就能补上短板。
甚至是走在平果前面。
唯独是操作系统,ili系统想要彻底摆脱安卓系统的痕迹,另起炉灶,还要在水准之上,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张硕能想到的,也就是原时空泓濛。
没记错的话,原时空华威就是在2012年,也就是今年,开始规划泓濛系统,直到2019年才正式对外公布。
中间耗时七年。
时间不短,但是对于一款操作系统的研发也绝对不算长。
以安卓为例,安卓的研发始于2005年前后,2007年对外公开,2011年才取代了老迈的塞班系统成为第一,变成了主流操作系统。
前后历时六年之久。
如果是要对标安卓系统,那么无论是ili系统,还是泓濛,似乎开始的都有些晚,很可能跟不上对方的发展步伐。
就像原时空的泓濛。
在2019年诞生的时候,彼时的安卓已经进行了多次迭代,每一次迭代都解决了之前的不少问题。
每一次迭代都让安卓的性能越来越强大。
安卓系统上的p也已经足够丰富,手机市场上一切主流非主流的p几乎都支持安卓系统。
强大的生态链已然成型,就很难再突破。
也就难怪会有人说,泓濛只是低配版的安卓,刚问世的时候,最多只能达到安卓七成的性能,身上还有很多安卓的影子。
并没有完全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而事实上,泓濛其实并非是第二个安卓,如果是对标安卓,那么从一开始就输了。如果想要成功,就不能再走别人走过的路。
它本应该属于下一个十年。
哪怕它们现在都经过了无数次的迭代改进,但是它们骨子里的底层逻辑其实还是十年前的那一套——<网络时代的终端和p而设计的系统。”
更直接一点,它们是为了手机而设计的。
最简单的问题就是:一台平果手机和一台平果电脑,两者之间如何实现深度的数据、资源甚至硬件共享?
它们的操作系统在设计之初,是否考虑过实现这种共享?
平板、手表和车机的操作系统,则大多都是从安卓和ios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特化产品,比如lite&nid&n。
这种现象连平果自己都看不下去,初代ipad直接装iphone&ns,现在又变成了ipad&ns。
面向那个年代的系统,终究是满足不了未来一个时代的需求。
但泓濛不一样。
泓濛诞生的时候,世界已经走到了5g的黎明,“万物互联”已经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技术方向,“打造全平台适配的系统”早就成了基本共识。
后浪总是会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倒也不是因为前浪不行,只是因为后来者居上,毕竟,泓濛从最开始就是朝着“面向未来”和“连接一切可能的”而设计的。
但泓濛也不是没有弱点,最大的弱点,就是出现的太晚了!
张硕等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