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零七章 ??别说了好吗(1 / 2)

“我们当然不能否定这些文章的意义,”周晨说,“他们还是有一些社会意义的。”

《夏令营中的较量》,被《读者》杂志,评选为创刊20年最有影响力的10篇文章之一,并引起了教育部门、教师、家长的反思。

促使我们一度对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进行了一些改变,强调应该继承和发扬以往行之有效的德育的成功经验,加强劳动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远足野营、社会调查等,为青少年创造一些锻炼和磨炼意志品质的机会和环境……等。

所以从结果来说,这篇影响深远也不为过,让80后戴了很长时间“垮掉的一代”的帽子的文章,社会意义,略等于无。

到现在,我们的学校在加强劳动、开展社会实践等方面,有加强吗?

略等于没有。

但80后垮掉了吗,轮到他们担当我们国家中坚和脊梁的时候,他们的表现,非常差劲吗?

事实证明,并没有。

但因为那篇文章,那些年,一时多少“忧国忧民”的“远见之士”、“意见领袖”、“社会精英”……在报纸上,在电视上,在论坛上……在各种公共场合,抱着“为了你们好”,“为了国家好”的目的,对以8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从头到脚,各种批评教育。

“问题是,即便那些文章中的一些,可能出发点,有一部分是可取的,但他们的表现方式,是不是妥当?”

“总是似是而非,断章取义不说,话里话外,明里暗里的,总是说其它的一些国家多么多好,多么先进,多么文明,而我们,从孩子到大人到官员到体制……哪哪都不好。”

“这是有益的,且友善的批评,还是有害的,恶意的贬低?”

有些人若有所思,夏菲则觉得,怎么突然操心这个,你是准备在喷完房地产后,开启一个新的战场?

作为老乡,作为一个媒体人,她都想提醒周晨,这方面,真说起来,其实比房地产还要敏感。

“更大的问题是,”周晨看着大家,“类似的文章,现在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我们看到,当年那些‘苦口婆心’、‘恨铁不成钢’的批评80后的很多人,现在已经成功的到了大洋彼岸,他们的希望之地,其中的一些,可能不一定拿到了绿卡,但至少有了居留权,”

“然后,像类似烧星条旗合法那样的文章,层出不穷,在他们口中和笔下,那边发达、先进、文明、包容、稳定、公平、正义、安全……所有的一切,都非常完美,并绝对自由,还负责任,有担当,”

“那边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希望之光,是人类文明的灯塔,简直就是世间所有美好的结晶……”

下面有人有些意见,难道那边不是比我们发达,比我们先进?

“各种追捧日本的文章,同样越来越多,其中很多,莫名的熟悉,日本的孩子身体素质都更好,女学生再冷的冬天,还是穿短裙、日本的孩子都会游泳、日本的孩子很少有胖子……”

周晨这说的,是现在网上在流传的例子,他可是知道,后来还有不少文章,就和那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如出一辙,同样是中日两国的孩子,同样是夏令营,只是举行的地方,改到了澳大利亚,改到了欧洲,改到了美国。

同样还是我们怎么怎么不好,日方哪哪都好。

“夸他们多么有工匠精神,就连煮饭都能成神,喝茶也会成道……”

“说德国,依然还是怎么样守时,什么一年之后的会面,都会安排得妥妥的,确保到时不会提前一分钟以至于打扰到你,也不会迟到一分钟,以至于浪费你的时间;”

“他们的产品品质多么可靠,就是一个螺栓,使用几十年后依然光亮如新,不会生锈,就连一口烧菜的锅,都能传承几代……”

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