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孱弱(3 / 4)

在,他部于宁阳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秦朗大军的一个牵制。

否则秦朗何至于在济宁一代留下了上万军兵?即使内中大部分都是预备兵,及暂编第一团(沧浪渊人马)这样的外系力量。

“朱以海兵不过寻常耳,然秦朗之兵却能战敢战,亦武备精良,休看近只三千军,无有倍于其之军力,根本就战他们不下。”

勒克德浑看着被渐渐抛在身后的宁阳城,面色倒很是平静。

他接受了秦朗军兵比八旗军兵战力更强的这一事实,那对于放弃宁阳便就不感觉有什么耻辱了。

勒克德浑引着兵马直往戴村坝赶去。

那里是横跨大汶河的一道石堤,初建于明永乐年间,为土坝。

明成祖上位后,从各方面做着迁都燕京的准备。那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南国物资北运,以供京师所需的漕运问题。

这就必须大规模的来治理元末以来就逐渐荒废的大运河了。

其中因为从济宁到临清的运河地段多丘陵,地势高,河道时患浅涩,不胜重载,所以便就有了这戴村坝。

边上不远的堽城坝,实质上出现的原因也与戴村坝一样,不过堽城坝出现的时间更早,是蒙元前期便修筑了。

戴村坝初建为土坝,万历年间因为土坝频频被冲毁,而北端筑石坝,名曰玲珑坝;南端筑石堰防冲,名滚水坝;中留石滩泄水,名乱石坝。形成了一道三坝连接的拦河石坝,并统称为戴村坝。

因为崇祯朝以来,齐鲁多遭干旱,这戴村坝顶部早就暴漏了出来。只要于中间部分小心的搭建好木板,那边可以轻松的渡过五里宽的大汶河。

勒克德浑率军到此,就是要利用这条堤坝来打上一仗,总不能一战不打,就把大几千绿旗兵丢下不管,直接领着满蒙军逃跑吧?

戴村坝这儿就很合适,其北端西北方向的东平州,虽然也有秦朗军兵驻守,但兵力孤寡,只多用来守城,出城迎战是万不能做到的。

如此大汶河北端区域可就没有威胁了,勒克德浑于此地驻兵,兵锋就也只需要对付南端的秦朗大军即可,可算是轻松的多了。

消息传到王英东、李国英等人耳中,那当然可以一眼看出勒克德浑的盘算,但戴村坝就是这么个地形地势,他们即便看出来了也无法。

甚至这都是无解的一难题。

因为戴村坝上游的堽城坝与戴村坝是一个模样,且还在宁阳的东边,直接被勒克德浑所控制。

东平的驻军便是派出军队看住了戴村坝也看不住堽城坝啊。

清军轻轻松松的就能从堽城坝的坝顶,驶出马队去到大汶河的北岸,然后攻击戴村坝北端的东平州驻军,没有足够多的力量,戴村坝北端根本就守不住。

可秦朗又哪里有过多的兵马摆在东平州啊。

贯穿了整个齐鲁西部的运河长达数百里,临清、聊城、张秋镇和济宁城,那个地方不比东平州更具有战略意义啊?而且还有鲁桥镇需要绝对看好。

这就只有战略放弃。

再说了,秦朗要是从第一开始就把大汶河给封死了,你信不信,勒克德浑立马就敢放弃几千号绿旗兵,自行带着满蒙兵骑马冲过大运河,熘之大吉?

就鲁运河(北起临清南到台庄)那大部分河段还不到三丈宽的河道宽度,可挡不住战马!

(明清时代的运河一不能跟隋唐时候相比,二不能跟后世相比,真的很狭窄)

……

金陵城内,钱谦益一脸愁容的从衙门里回到家了。

他领到了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崇祯帝要他发挥自己江南士林领袖的威力,断掉从江南源源不断送去邳州、海州的粮秣物资。

呵呵,说的简单。

这事儿于内不讨好——断了江南士绅的财路。后者对秦朗再有意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