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不由感动道:“皇上放心,微臣还顶得住,微臣这不是怕建奴骑兵突然之间跑回来吗,所以急了点。不过,再过几天就好了,只要城墙修得差不多了,再把城门一补上,建奴骑兵就算跑回来也过不了河了。”
泰昌闻言,不由好奇道:“你就这么肯定建奴骑兵会走这里?”
孙承宗微微点头道:“是啊,沈阳东北面,正对着蒙元诸部的长城总共就三个隘口,其他两个隘口对面都是山间小道,大军根本无法通行,建奴骑兵除非绕道抚顺关又或者广宁,不然必走这里进入辽东。”
看样子建奴骑兵十有八九是要走这里了,因为长城外围不是河道密布便是山脉延绵,绕道太麻烦了,那一绕起码是上千里!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又扫了孙承宗身后一眼,随即问道:“祖大寿呢?”
孙承宗连忙解释道:“祖将军正在那边监视俘虏干活呢,这里俘虏足有两万之众,干活的时候散得又开,不盯着不行。”
泰昌想了想,随即果断道:“让他们停一停,先把俘虏押到堡垒到两边休息一下吧,朕等下也要过去看看。”
孙承宗闻言,连忙挥了挥手,命一个亲卫去传令。
很快,那些俘虏便停下来聚集到堡垒两边的空地上,坐下来开始休息了,祖大寿也急匆匆的跑过来,单膝跪地,拱手躬身道:“末将参见皇上。”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便挥手示意,曹化淳开始了。
曹化淳连忙招手令一旁的锦衣卫把封诰诏书捧过来,随即朗声道:“蓟辽督师孙承宗,辽东总兵祖大寿等听封。”
听封?
孙承宗、祖大寿和一众将领连忙趴地上认真听起来。
曹化淳当即展开一份封诰诏书朗声念道:“收复辽东,不世之功.....,蓟辽督师孙承宗进封定辽侯,世袭罔替!”
孙承宗闻言,不由浑身一颤。
定辽侯,还是世袭罔替!
这,这,这!
他颤了一阵,这才激动的磕头道:“多谢皇上恩典。”
紧接着便是祖大寿。
这一次祖大寿虽然不是主攻,但也出力不小,而且收复辽东之战也是从修筑大凌河堡开始的,他当记首功。
所以,泰昌直接给他封了个宁远伯,而且世袭罔替!
大明其实不止封了一次宁远伯了,像洪武朝的任礼和万历朝的李成梁皆是宁远伯。
这宁远伯的意义非凡,基本上就代表着辽东军的主将,只可惜,李成梁之子李如松战死之后其他子孙都接不起这个重担,所以,这个重担便落在了祖大寿的身上。
宁远祖家那也是有数的将门了,当初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便是宁远伯李成梁的副将,而且祖家这会儿是将才辈出,祖大弼、祖大乐等皆是难得的猛将,若说谁能接过这个宁远伯的重任,也非祖家莫属了。
祖大寿亦是激动的浑身直颤,一个劲的磕头谢恩。
接下来,他手下的将领也各有封赏,一通奖励下来,诸将皆是欢欣鼓舞,激动的不行了。
简单而又庄重的封赏仪式结束之后,泰昌这才带着孙承宗和一众将领来到了尚未完工丁字泊堡之中,登上了关外长城。
这里着实是易守难攻,除了一座石桥,其他地方皆无法通行,而且对面低矮的山地也不适合大军铺开,如果努尔哈赤闷头撞上来,肯定要吃个大亏。
这个时候泰昌终于明白孙承宗为什么说关外长城可以守住了,这种地形,守不住才怪呢,实在不行,直接把石桥毁了,把城门洞一堵,建奴骑兵除非都插上翅膀,不然根本就过不来。
当然,有了丁字泊堡这石桥就不用毁掉了,甚至,他们还可以利用这石桥做点文章。
泰昌拿着望远镜扫视了一阵,这才郑重的问道:“稚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