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千羽闻言,摇头道:“我的故乡曾有两位古之大帝曰‘尧’、‘舜’,前贤有言‘人皆可以为尧、舜’,公主不必妄自菲薄,修士看起来与天相争,但在根本上还是与己争。”
颜如玉并没有当赵千羽是戏言,而是真的把他的话听进了心里,她的思维像是受到了启迪,竟然进入了悟道境。
悟道,并非是单纯的悟法、学术,更为根本的东西是明心见性、得见前路。
有时候修士陷入修行瓶颈,漫长的苦修都做了无用功,得悟大道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这种契机很难遇到,即便遇到了也难以把握,但这一次,颜如玉将它清晰地把握住了。
“人皆可以为尧舜……与己相争”无数智慧的火花在颜如玉的识海中碰撞,使她眸子愈发明亮,她进入了某种痴迷的状态,身心全部与大道相合。
赵千羽并非小气之人,也不介意成人之美,他激发菩提子,将一股暖流注入颜如玉的识海,使对方的悟道效率大增。
良久,颜如玉从悟道境中退出,整个人的道心都产生了升华,也正因此,她终于斩去了一切骄与躁,明了自身的道路所在。
不必盯着别人的成就,别人强也好,弱也好,快也好,慢也好,那都是别人的,与自己无关。
不为外物所动,不为情绪所扰,不断超越自我,这便是如今颜如玉眼中修行的真谛。
证道之事太过遥远,太多的天骄仰望星空,但少有人能够真正地脚踏实地。一世只有一人能证道又如何?看着别人进境比自己快,干着急是没有用的,无数天骄因此扰乱了自身的节奏,欲速反而不达。
颜如玉的道心发生了蜕变,她不再把他人的成败得失放在心上,而是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按照最适合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进。
“听赵兄一席话,胜过闭关十年,如玉谢过赵兄点化之恩。”颜如玉笑靥如花,像是一株刚刚出水的青莲,清丽脱俗,超然尘世,不沾染红尘气。
赵千羽并不觉得这是自己的功劳,摇头道:“这是你的缘法,不必谢我。”
“缘法……赵兄还通佛理?”颜如玉闻言有些惊讶,眼中异彩连连。
“万法皆通,合起来便是那个先天地而生的‘道’。魔道也好,佛法也好,抛开俗世虚名,都是道的延伸,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善恶之别。”赵千羽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如玉受教了。”颜如玉作揖行礼。
这并不是什么客套话,自从这次见面,颜如玉总是能从赵千羽的言语之中有所领悟。
面对赵千羽,她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硬要说的话,类似于一种亲近之感,仿佛这个人变得和她极为契合。
所谓道侣,狭义上是类似凡人的情侣,只不过是把凡人换成了修士,便称为道侣;广义上却是指一切能在修道路上与自己相伴的人,甚至不局限于人,就连山川草木、夕阳与流水都能算作一种另类的“道侣”。
颜如玉认为自己和赵千羽之间应该算作后者,无关所谓男女之情,而是大道上的契合,她仅仅是靠近对方,就有一种进入悟道境的“冲动”。
她将这种感觉说给赵千羽听,也着实把赵千羽震惊了一把:“合着我成了人形自走悟道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