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诸山之望;近远悉舟车,休辞一水之劳。慧日峰前,识破山佥崖之句;南屏山畔,愿金灵隐之光。伫望现身,无劳牵鼻。
书写既罢,道济搁下笔来,沈放和毛自知齐声赞道:“好文章。”
道济微微一笑,却是摇了摇头。
沈放道:“原来是要请少林寺派个和尚来做住持,大师德高望重,这个住持为何不自己做?”
道济摇了摇头,也不回他,而是道:“你跟丐帮的人相熟不是,待墨干了,你找个人,帮送到少林寺去。”说罢起身离帐而去。
沈放见道济神色与平日不同,也不敢问,见他出去,向毛自知道:“大师好似有些心事?”
毛自知摇头道:“我也不知,先前一帮和尚,也是竭力劝大师住持。大师却是推托自己时日无多,坚持不就。”
沈放奇道:“大师不过六旬,更是身强体健,何以如此自谦。”
毛自知道:“想是不愿拘束,厌恶繁琐。”
沈放点点头,道济大师倒确是这么个性子。
毛自知道:“既是书信,我帮大师写个封皮。”寻了个封儿,几笔写就。
沈放见他笔力,心中暗自惭愧,道济大师不说,莹儿还有这毛自知,与他们相比,自己一笔字简直如狗爬的一般。道:“毛公子大考在即,怎不专心功课?”
今岁恰逢科举之年,那是国中头等的大事。宋朝的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一直到英宗治平三年(1063年)“百诏礼部三岁一贡举”,自此三年一届的科举考试制度才被正式确定下来。考试分为三级: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解试,于二年秋日开考,然后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多为二三月考,最后才是殿试。
毛自知此时待考,自是已经过了州试,不日就要省试。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会试。宋初,殿试亦会淘汰举子,但自从出了个张元,殿试中被黜落,此人一怒之下,竟去投了西夏,又是有真才实学,富国强兵,好水川之战打的北宋一败涂地,题诗道:“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韩琦为宋相,乃是当年的榜眼,一时引为笑谈。此后科举,到了殿试,再不黜落举子。如此一来,省试便至关重要,十年寒窗苦,一朝跃龙门。眼见大考在即,这毛自知却还有心来相助流民营,确是难得。
毛自知笑道:“十年磨一剑,又岂是一日一时之功。”
沈放赞道:“毛兄成竹在胸,此番定必高中。”
毛自知道:“承兄台吉言,如今北虏衰微,盛况不再,我辈正当尽心竭力,报效国家,北定中原,还我山河。”
沈放道:“哦,原来毛兄也是主战的么。”
毛自知正色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金虏以弹丸之地,野蛮不从教化之民,披发驱驰,欺我泱泱大国,乃至生灵涂炭,此仇不共戴天。河北还有千万同胞,无不翘首以待。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如今正是王师北上,了却夙愿之机。”
沈放道:“总说要打,这么多年了,还不是不见动静。”
毛自知道:“此次不然,想来不是今岁,就是明年,绝不会再晚了。”
沈放道:“哦,何以见得?”
毛自知道:“其一,各地都在筹集粮草物资,以作征战之需;其二,不断给岳将军、韩将军等抗金名将进爵建庙,民间恢复之情,前所未有之高涨;其三,我朝近来与西夏、蒙古都是使臣频繁,唯独与金国冷淡;其四,各地都在加紧练兵,征调良将。此四者,皆是战争之兆也。”
沈放道:“毛兄高见,可是打的赢么?”
毛自知神采飞扬,道:“我朝人口、工匠、兵甲、富庶,无不超金虏十倍百倍,若不是当年奸臣当道,何至一败涂地。如今我朝励精图治,卧薪尝胆,金虏又是疲敝,内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