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之前的《钢琴师》也有点商业片的嫌疑。
《合伙人》的题材属于目前还比较主流的“企业成功励志传记片”。
这样类型的电影或书籍在国内一直有一个误区:
在名流眼中,出自传的性质变成了升值推广的附属产品。
在读者和观众眼中,这些所谓的“成功经验”并无多少普适性和共通性。
因此,往往让传记体变成了名人的孤芳自赏。
所以就导致陆晨比较担心《合伙人》也容易被人误解。
如果其传达的核心价值把握不好,很容易被视作是某金主花大价钱雇来的托儿。
说句不客气的话。
现阶段,大金主还没有让陆晨成为拖儿的资格。
但是观众却不一定会这么理解。
《合伙人》的故事讲述三个大学校友一同经历了风风雨雨,创业打拼直至成功,其实主旋律的框架已经定了。
陆晨做的就是将这般“俗套”的传记故事打造成了一部讲述大时代的情怀之作。
想要打造成为讲诉大时代的情怀制作。
需要人文气息。
所以,偏文艺绝对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前世陈导也是这样做的。
只不过,相比起来。
前世那版《合伙人》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已将主人公创业故事的渲染降到了最低,着重讲述不同时代,三个主角面临爱情,友情和事业不同的思考以及做出的不同选择。
换句话来说就是用一首首时代金曲串联起年代片段,再用歌词暗喻人物内心层次的变化。
这样的叙事方式放在这部背景宏大的故事里就显得有些松散。
这是陈导的电影风格。
在于前面无论怎么样的“随心所欲”,总会在中段或后半段拉回到真正的叙事主题。
但两者却又是有着必然联系的,也容易使观众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度起来,电影前半部分以诙谐、浪漫为主,然而随着三人在佟大卫的婚宴上摊牌,气氛也急转直下。
这时催泪点才真正爆发,虽然姗姗来迟,但也为从“决裂”到“合伙”的剧情曲折设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处处蕴含“情”字的催泪铺垫是陈导的拿手好戏,就像一记无论如何都避不开的老拳,总会到最后重重地捶在你的心窝上。
相比于原版。
陆晨这版则是多了怀旧。
陆晨想通过这部电影,引发同时期那一批人的集体怀旧,在影片之中寻找情感共鸣。
而想要这批人走进电影院,不砸钱是不可能的。
“好,我明白了。”
曾佳的脸上露出笑容,这部《合伙人》的制作成本接近八千万。
现在又加了两千万的宣传资金。
加起来接近一个亿。
其中演员的片酬支付就占了不小的比例,三位主角的身价可不便宜。
亏应该是亏不了的。
但是想要通过这部电影大赚的话,难度比较大。
哪怕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陆晨。
难度也相当的大。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喜欢这种片子的观众真心不多。
之前《太阳黑子》的票房,哪怕有陆晨参与吆喝。
也没能破十亿。
给了钱,那就开始宣传吧。
几天后。
铺天盖地的电影宣传直接开始了,从电视,网络,平面媒体到飞机火车视频,楼宇广告。
几乎随处可见的三位主角的照片。
好几个大型的影院还搞了发行签约仪式。
这样的新闻直接轰炸着普罗大众的视野。
可谓是海陆空全方位的覆盖式轰炸。
两千万的资金直接发挥出它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