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土木堡那点事(3)(1 / 2)

朱见深也很无奈啊!

开始的时候谁知道会发展现在这种地步啊!

就算是他政治权谋素质低,可是他的好帝师,老太师王直王老爷子可给他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后事之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事,什么前事,那自然是土木堡旧事!

后事之师,不用问说的自然是他这一只几千人的大明皇太子幼军巡边之师!

你要说朱见深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位帝师,那绝对是假的。要知道当年劝谏正统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的几位重量级人物中,王直绝对算是一个主力军!

慢慢的,朱见深已经不仅仅只是觉得教员说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对的,而是觉得,不但要掌握枪杆子,还要有战功!

每个皇帝都向往战功,有战功的皇帝,他们的地位要远比其他皇帝更加的稳固,而且能够镇压天下。

从秦国开始到秦朝,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刘彻,再到光武帝刘秀,乃至于魏武帝曹操,隋朝就更不用说,那隋炀帝杨广是如何起家的,还不是平定陈后主?

唐朝的太宗皇帝更是天策府起家!

可到了宋朝,为什么宋朝文弱,还不是因为他们的皇帝从赵大被烛光斧影之后,大宋朝的皇帝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明朝的皇帝,从洪武皇帝到永乐皇帝,再到宣德皇帝,哪一个不是战功在身?到了后来没有战功加持,那些成长在深宫妇人之手的皇帝便只能玩玩所谓的平衡和党争。

自己的父皇,曾经的正统皇帝朱祁镇,后来的明英宗,当初不就是想博一个战功在身吗?毕竟,一个平静了十几年的北方草原,忽然处处烽火预警,处处入侵?糊弄谁呢?

如果这位大明战神当初得胜而回,没有土木堡之变,只有土木堡之捷,那么他将瓦解大明朝从永乐后期到仁宗皇帝开始的文官集团,重新回到永乐皇帝一言九鼎的集权巅峰,重塑大明朝在整个世界中的霸主地位。

只是,历史不容假设!

朱见深一边想着这些,一边看着眼前的六个人,四个年轻人,两个老者!

严格说来,他们并不全是土木堡之变的受害者,相反,那两个老者定襄伯郭登和保定侯梁珤还算是那次的间接受益者,毕竟,要是没有土木堡的损失,他俩算个毛的名将?

至于那四个年轻人,首打的便是英国公张懋,其次便是成国公朱仪,剩下的俩一看就知道地位很低,永顺伯薛辅和恭顺侯吴瑾只是坐在那里,低着头,丝毫没有去看两位国公年轻气盛和两位老将的老神在在。

朱见深却是不在意,只是轻轻的说道:“各位要么算是武勋世家出身,要么也是沙场出来的名将,在这军事上,我可能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子,只想问各位一个问题,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时间帮我解疑答惑啊……”

这个时候,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敢说没时间吗?

看看周围那军纪极严,章法有度的幼军,还有一个不知道谁欠他二百两银子的府军前卫千户曹斌在旁边虎视眈眈的,就连一向对自己家在军中影响力自傲的英国公张懋都不敢轻易的罪。

“那土木堡距离北京城只有二百里地,还在这长城以内,西靠宣府,东靠居庸关,在北方还是我大明的天下时,怎么着我的父皇当年就被也先给围了呢?”

“这位也先他带了多少部队,又从何处行军的呢?”

“为什么我父皇御驾亲征前,宣大一线处处危在旦夕,怎么着土木堡之变以后,我父皇被俘之后反倒一个个骨头硬的比钢铁还硬,就靠着自己当初那点兵力不但守住了城,还击退了人家也先大军?”

“这要算起来,那战前他们的奏章算不算欺君之罪?”

“如果,我要是恶意的去揣测一下,那些人算不算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