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啧啧称奇道:“行为举止、说话语调、各种小动作…全都一模一样,说实话我最开始都被吓到了,以为是那个消失的调查员占据你的身体回来了。”
这次更详细的尝试让范宁发现,除却言行举止和语音语调,甚至自己好像得到了瓦修斯的部分潜意识,包括情绪、性格、遇事的下意识反应以及近期一些超验的灵感启示…但是,基本没有经验的记忆。
总体而言,时间不太久的话,自己应该能牢牢把握住意识的主体性。
在范宁说出自己的利用想法后,希兰表示道:“我们两位低阶有知者在知道真相的前提下,依旧没通过任何手段看出,气息包括灵体的特质都是一模一样的,但这不意味着完全排除风险,首先更高级别的有知者能否识别不清楚,再者,你若是主动与特巡厅联系,在一些涉及到瓦修斯经历和记忆的交流事项上也可能会露馅。”
“是这样没错,他的无形之力我也并未掌握。”范宁点头,“但我可先用某种保守的方式,让乌夫兰塞尔那边不至于认为瓦修斯已失联…“
“至于其余的动作和目的,等时机合适时再一步步试探,先让你们知悉此事,除了遇到紧急情况方便接应外,你们也可以在‘瓦修斯’出面活动时,帮我传达一些‘范宁教授在忙着’的信号…”
在敲定一些配合细节后,范宁就将两位少女送出门,并强调之后排练任务仍然紧张,叮嘱她们早点睡。
随后他钻入盥洗室迅速洗漱一番,在桌面上铺开笔纸,准备在睡前按惯例写作一会。
单乐章交响诗《c小调葬礼进行曲》,它的创作基本已接近尾声了,范宁现在正在一边配器,一边完成再现部的收尾工作。
他觉得,这首管弦乐作品基本较好地达到了他心中那种“不同于刻板印象的、气势磅礴的、带有抗争和思辨意味的葬礼进行曲”效果。
范宁在它的开头继续采用了“安东·科纳尔式”的雾状音带技法,但气质却与《第一交响曲》开头,那种带着凉意和湿气的,极弱极轻极高音背景截然不同。
如果说《第一交响曲》引子部分的弦乐写法,是“悄无声息的降临渗透”,那这里的引子则是“从寂静中突然撕扯而出”——
在弦乐组突如其来的不安震音之下,低音提琴旋风般地奏出“诘问动机”的片段,这个音响效果,来源于范宁脑海中“某种预示性画面的莫名灵感”:黑暗笼罩的寂寥墓地之中,突然辉光破晓,土壤皲裂,石碑晃动。
但这个画面就像倒叙手法一般,很快随着引子澹去,保留的仅仅是始终在低音区游走变形的“诘问动机”,在此背景下,乐曲接下来进入“葬礼”的呈示部,有似庄严拷问的第一主题,田园牧歌风格的第二主题,以及象征着希望和救赎的,像号角一样的第三主题…
整体而言,这是一个复杂的,极尽拓展的奏鸣曲式结构,范宁一贯运用了他喜爱的复调技巧,在庞大的呈示部主题群后,写了三段精彩而性格各异的展开部,以及更浓缩精简,更富有戏剧性的再现部。
在读完多个音乐家的一生后,他满足了自己对死亡的探讨欲和表达欲,找到了那个“更高的角度”,成功地让逝者庄严地躺在了花环之下,也让其一生从“洁净无瑕的镜面中反映了出来”。
但处在收尾工作的范宁却开始有些迷惘了。
他觉得这首葬礼进行曲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没有回答。
或者说,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随着曲子进行而自然而然提出的:“葬礼结束是死亡不错,所以人死亡后到底会怎样?死后的世界是如何如何的?短暂的一生相比于漫长到恐怖的‘世界存在时间’而言,到底有没有意义?”
范宁突然想到了身患白血病的卡普仑,他比起那些终日庸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