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乐章 唤醒之诗(18):晚安(2 / 3)

旧日音乐家 胆小橙 3030 字 5个月前

形成鲜明了的对照。

《冬之旅》,舒伯特自己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其技法高度和思想深度均达到了卓绝千古的层次,是德奥艺术歌曲文献中的巅峰之作。

“冬—冬—冬—冬—……”

2/4拍,范宁拨出阴郁的d小调柱式和弦,似冬日凌晨的晦暗夜幕与漫天飞雪。

序奏旋律的下行音阶被奏出,主人翁从心爱的女孩房门口转身离去,在黑夜中拉开流浪的序幕。

是啊,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过客和流浪者呢。

众人看着舍勒先生抱琴而坐,灵性被其落寞的启示所侵染,第7小节的不完全拍,他唱响了《晚安》的男高音旋律,带着凄清又寂寥的漫漫愁思:

“我来时是孤单一人,

我走时,还是孑然一身。

五月有遍地的鲜花,

是对我的垂怜。

女孩谈着爱情,

母亲还想起了婚姻。

女孩谈着爱情,

母亲还想起了婚姻。”

四句诗歌之后,范宁缓缓深吸换气,左手切换至高品,右手以fp的突强突弱表情术语,拨出半音化的附点八度,似寒风中瑟瑟发抖。

随即他低低地反复吟唱两遍:

“现在阴冷笼罩了世界,

路上的雪,是厚厚的一层。”

听到这样凄凉的诗歌,安抵着下巴怔怔出神。

他刚刚还说自己可以用音乐俘获任何他想俘获的人,对啊……这具备相当的吸引力,这样难道还会有女孩拒绝吗?这不可能,但如果不是如此,为什么他能写出如此伤心欲绝的歌谣?

“起身的时刻,

不该我来决定;

黑夜中的道路,

唯我自己找寻.

陪伴我旅程的,

只有月光下的阴影。

陪伴我旅程的,

只有月光下的阴影。”

《晚安》的前半段是典型的分节歌结构,即同一段曲调用不同歌词重复,范宁唱响了第二段诗节,依旧是沉重不安的基调,寒冷彻骨的间奏,以及低沉的反复吟诵两遍。

“白茫茫的大地上,

我找寻着鸟兽的足印。”

似有一线明媚的阳光洒入,歌曲转入d大调,范宁似在拾掇记忆中的诸多美好,似乎有些释然了:

“为什么要徘回,等待?

总有一天会要我离开。

让离群的狗叫它的吧,

既然主人把它关在门外。

爱情就喜欢流浪,

这是上天的安排。

她来了,然后又离开,

晚安,我的爱!”

范宁眼神带笑,仰头而歌。

对,自己在扮演一位忧郁的游吟诗人,就是这样的感觉。

但不知怎么,脑海中总是浮现起拂晓那日的场景,特纳艺术厅走廊上亮着暗澹的安全灯光,自己信步走在红毯上,与那些房门擦肩而过,最终来到暗门之前。

换源p

半音级进的吉他旋律,将光芒拉回暗澹的现实,作为《冬之旅》套曲的第一首,它的叙事功能注定是反映与过去时光诀别的开始。

“我不愿打搅你的歇息,

不会把你从梦中吵醒。

你听不到一点脚步声,

轻轻地,轻轻地掩上门!

我走出大门时,

会写上:晚安,

你就会知道,

我心中的牵念惆怅无边……”

最后六个小节,柱式和弦再度奏响,旅人拖动惆怅的步履,装着悲伤的回忆,身影逐渐没入夜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