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六章 货币体系(3 / 4)

但是国各地需要花钱的请示却普通雪片一般飞到了新京城,董书恒的案头。

彭玉麟准备修整西南的官道。他还想要修一条云省春城到钦州的铁路。

这样西南就能够直接交通大海。

铁路的方案,董书恒暂时没有批,他现在手中的铁路修建申请有几十个。

要是都修了,还不得将国库的储备都给消耗掉。

但是西南的官道确实要重修,西南地区经常发生动乱,就是因为道路不通,地方闭塞,让地方势力有机会发展做大。

铁路自然要修,但是要先紧着重要的地方。

董书恒觉得当前最重要的还是稳定北方。

他准备利用五年时间,修建新京到张家口,到徐州到西安的铁路。

北方不像南方那样水路发达,运输靠陆路。所以应该优先发展铁路。

运河的局限性太大。而且目前因为治理黄河,运河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修建一条南北的通道。

而且在北方修建铁路的难度更小,尤其是在华北平原,这里土地平整,河流少。

目前新京的物资都是从原来的大沽口港口运过来。等到铁路建好了,南北间的联通才能更加的密切。

为了方便物资的运输,一条新京到大沽口的支线铁路已经开建,另外新京到滦州的铁路也开建,今后这条铁路将延伸到关外去。

这两条铁路的建设为之前几乎瘫痪的北方经济注入了动力,大量的劳动人口在铁路施工现场找到的活计。

说白了,这还是华夏政府花钱修工程。百姓做工拿钱。然后在用工钱购买华夏政府从南方运来的物资。

这个过程中最终消耗的是物资。其中大部分是华夏自产的,还有一部分是南洋进口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总统,我们研究之后觉得还是应该先发行一些代替纸币的东西。比如大额的汇票,这可以给那些长途货运贸易的商人使用。”

“还有就是小额的军票,可以先给政府工作人员和军人当做工资发放。并且规定持有者可以在政府的供销超市优惠购买物品。当然也可以兑换同等面额的银元。”

复兴军占领国之后,董书恒已经下令将淮海公司变成华夏国有的公司。

为了稳定各地的物价和商品供应。

华夏政府在国各地建立国营的供销超市。利用淮海运输高效的输送能力。保证各地最近本的物资供应。

董书恒还在长江银行之外成立了复兴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负责管理货币的发行,监管商业银行的运行,存放政府的财政资金……

以后地方政府的资金部都要放到复兴银行,这样更加有利于资金的安,也可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地方政府在需要的时候从复兴银行支取。不管怎么样这些钱都会留下痕迹。

复兴银行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鼓励和支持各地建立商业银行。并且完善银行的准备金制度。

现在长江银行的铸币权已经上交给了复兴银行。复兴银行统一发行的银元叫华元。

而随着华夏一统,长江银行也向国扩张,它依然还是最大的商业银行。

现在他已经是一家公私合营的银行。董书恒那一部分股份转为了华夏国有。

董书恒将原本自己手中的资产大量转变为国有的举动无疑让复兴军的官员们大为感动。

哪怕是皇帝都还要将私库和国库分开了设立。

董书恒还没有继位,他这么做只能用大公无私来形容了。

另外,原本淮海军一些军工的企业也转为国有,像淮·克集团这样原本董书恒控股的企业则转为合资。

董书恒并不准备将这些他当初拥有的产业继续作为自家的产业发展下去。

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