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满口答应下来,又和尤氏说了会儿话后,就翻窗出了房间,来到背人处,几个闪烁,便来到了宁国府旁的一条甬道里。
走出甬道,来到宁荣街上。
虽然风雪交加,但时值腊月,街面上已经开始弥漫着些许年味儿。
宁荣二府门口,长长的车队蜿蜒几里。
那是贾府田庄上过来送年货的车队,打眼一瞧,至少也有几百两车。
对于贾府来说,排场极为重要,连庄子送年货也讲究这些。
像贾芸家田庄上送年货,除了送来银票外,也就几十辆吃的用的,规模较小,不张扬,不喧闹,极为低调。
可贾府庄子上来的人,生怕不够张扬,狠不能让整个京城都知道贾府的富裕。
然而实际上,贾府最近几年庄子上的产出是一年不如一年。
当然了,不是庄子上真的出产差了,而是有相当一部分好处被仆人得了去。
上次巡捕营在北直隶剿匪时,贾芸就派了人顺便调查了贾府的一些田庄。
发现好些仆人不但住着三进几垮的宅院,还私下里置办了田地,过着自己的安逸日子。
就算如此,那些人也不忘记继续吸食贾府,可谓是贪得无厌了。
至于为何会造成这种局面,大部分原因是贾府的许多重要岗位,都是由贾母早些年安排的。
就连宁国府这边的大总管赖二,也是由贾母安排的。
别看这老东西慈眉善目,天天喊着为子孙积福,暗地里却没干过几件为贾府子孙继的正事儿。
贾母在贾府为什么威望高?
除了贾母辈分大、岁数大、诰命品级高外,她还姓史,背靠两家侯府,再加上她经营贾府几十年,所以能镇得住场面。
说起来,整个贾府,也只有王夫人能暗地里跟贾母掰掰手腕,却也点不了什么便宜。
……
腊月十六,上午。
天气昏暗,风雪呼啸。
城郊三十里处,官道旁的一个凉亭周围,近百侍卫散布在周围。
凉亭中,红泥小火炉上的清水沸腾,石桌上的热茶香气扑鼻。
贾芸给林黛玉倒了杯茶,看着她的眼睛,关心道:“冷吗?”
“不冷,倒是劳累你送我来接家父了。”林黛玉摇头说道。
贾芸笑呵呵道:“你这话说的就见外了,依我的打算,是我来就可以了,你就在家等着,不用出来吹风遭罪的。”
林黛玉抿嘴笑道:“那不行,其他人我不管,家父回京,我再怎么不便,也是要迎接的。”
“你这性子太倔强了,俗话说女婿半个儿,有我这准女婿来接,已经看足够了。”贾芸喝了口茶,笑着说道。
林黛玉白了他一眼,说:“这不是八字还没一撇么,咱们连亲事都还没定下,你休要自作主张。”
贾芸笑道:“行行行!现在人都来了,再说这个也没意思了。”
正说着话,一骑飞马来报。
“禀老爷,林大人回京的队伍,离此地还有三里远。”
贾芸点头道:“再探!”
来人应了声,转身出了凉亭,翻身上马,就又打马走了。
“三里远,应该快了。”贾芸对林黛玉说。
林黛玉点点头,小声道:“家父上次来信,说去湖北后,收了几个姨娘,听他的意思,莫不是真要续弦?”
“这事儿吧,如果林大人有意,你莫要阻拦才是,他现在才三十多岁,正值壮年,总不能一直单过。”贾芸见她脸色不好,劝说道。
“再一个,你们林家主脉一直人丁不旺,就算从为家族传承,开枝散叶的角度来讲,林大人就应该续弦才是。”
林黛玉叹了口气,点头道:“我也没有要阻拦的意思,只是想着平白要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