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特殊宴请(1 / 3)

见梁海星长时间没有表态,依马顺亮对梁海星的了解,知道其心中有着很深的顾虑,就试探道:“吴灿既然调进了机关,成了单位上的一名公务员。虽然工作岗位暂在招待所,但必须明确个管理部门吧。按原来的安排,也就是说吴灿在没有正式调入厅机关前,因人在招待所,暂时由刘厅长直接领导,作为临时工还可以,但现在身份不同了,类似年终考核评比等具体的干部日常管理事项,总不能让刘厅长亲自去办理吧。从ZZ程序上,必须明确个挂靠部门,有些事情还需要挂靠部门提出意见,走个程序。”

见梁海星仍没有明确态度,似乎还在犹豫,马顺亮又做起了梁海星的工作,帮着梁海星分析了刘大可的想法。在马顺亮看来,刘大可将吴灿安排在人事处的意见已很明确,只是工作不在人事处。再者,将来的一些职级待遇问题,还不是由刘大可说了算。而一旦从刘大可的嘴里说出来,人事处只能照办。还不如先把吴灿纳入处里管理,一视同仁,或事先征求一下刘大可的意见,然后再视情有针对性地做处里其他干部的工作,这样处理或许更稳妥一些。

梁海星很理解马顺亮,虽是分管副厅长,但马顺亮不直接分管吴灿,有些事很超脱,而自己作为直接领导,日后一些棘手的问题需要自己处理。

见梁海星仍在权衡,马顺亮突然微微一笑,像是在自言自语:“地球是圆的,世界本身就是一种混沌的状态。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只有效果。有些事不认真,输了;有些事过于认真,也不会赢。一个人,一生就做一件事:处理难题,方法不重要,关键看结果。更难的事,恐怕还在后面。”

梁海星知道,马顺亮的话是故意说给自己听的,而这样的话竟出自马顺亮之口,梁海星感到很震惊,似乎觉得马顺亮的话很有道理,又觉得马顺亮比自己站得高,看得远。见马顺亮态度很坚决,梁海星不想引起马顺亮的误会,在吴灿的调入问题上成为孤家寡人,而且马顺亮的话很中肯,分析的也非常在理,难以推脱,就勉强同意了其意见。但鉴于吴灿与刘大可的特殊关系,梁海星仍觉得以后的事情很难处理,思想上仍难以接受,就担心会在刘大可面前表现出来,就以刘大可批示让马顺亮办理为由,想就刘大可批示办理情况,让马顺亮单独向刘大可汇报,自己遵照执行就是了。

马顺亮没有同意。他了解刘大可,担心节外生枝,更担心引起刘大可的误会,就动员梁海星一块向刘大可汇报。

有人说,刘大可研究人的本事超强。周思国何许人也,油米不进似乎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程度,即使多次碰壁,刘大可仍认准了周思国,依然如狗皮膏药般往上贴,没送周思国一分钱,硬是把周思国吃透了,不动声色的控制住了周思国。吴灿作为刘大可与周思国利益交换的产物,功不可没。坊间的议论有时缺乏依据。而事实却是:周思国似乎成了招待所的常客,基本上做到逢刘大可邀请必参加。刘大可也经常去看望周思国的母亲。虽与周思国为上下级,但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在周思国的办公室,经常能见到刘大可的身影。在省直机关工作尤其是担任领导都是人中豪杰,周思国与刘大可的特殊的关系,引起了人们各种猜测,周思国似乎成了刘大可的名片,刘大可到省直机关联系工作,大部分部门都会打开方便之门。

作为多年的好友,黄正刚几次想提醒周思国,周思国似乎也看出了黄正刚的心思,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尴尬,未等黄正刚开口,周思国便称赞刘大可符合时代精神,是位开拓型的好干部,满满的肯定。周思国还忘不了赞扬黄正刚眼力好,选了一位好接班人。黄正刚感到非常的无奈,话到嘴边只好又咽了回去。再与周思国见面的时候,黄正刚很少提及刘大可。后来,黄正刚逐渐疏远了周思国。

筹建教育培训基地的事,一直是刘大可的一块心病,省发改